私有化决策与市场反应 - 怪兽充电董事会拒绝了高瓴资本1.77美元/ADS的私有化要约,坚持推进与信宸资本及管理层财团达成的1.25美元/ADS方案 [4] - 该私有化价格显著低于公司账面现金价值,公司账面现金为4.13亿美元,相当于每股ADS现金价值约1.63美元 [4] - 此决定引发市场哗然,部分股东认为方案"透支信任",并威胁发起境外诉讼 [6] 财务表现持续恶化 - 公司营收从2021年高点36亿元降至2024年的18.9亿元,相比2023年的29.6亿元骤降36% [8] - 利润状况由盈转亏,从2023年净利润8870万元变为2024年净亏损1350万元 [8] - 公司股价较IPO时已下跌约90%,并因股价连续34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收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 [6][12] 行业性危机与竞争困境 - 共享充电宝行业集中度高,前五大品牌市占率达96.6%,怪兽充电以36%的市占率位居第一,但未能获得丰厚财务回报 [16] - 行业面临低价内卷式竞争,为维持低价导致供应链出现质量问题,如罗马仕召回超49万台充电宝,安克创新全球召回115万台充电宝 [13][15] - 手机厂商在电池续航和快充技术上的快速进步,击穿了共享充电宝的万亿市场基本盘,使其需求仅限于应急、偶发场景 [26] 商业模式缺陷与盈利难题 - 公司从直销模式转向代销模式后,直营收入减少,而需支付合作伙伴高额激励费用,导致毛利率从2020年的84.7%暴跌至2023年的56.5% [12][19] - 行业缺乏技术壁垒和有效规模效应,规模扩张反而导致商户分成和设备折旧等成本压力增大,商户端议价能力最强 [16][19] - "先烧钱补贴、再提高收费"的互联网逻辑在共享充电宝行业失效,价格上涨导致"充电刺客"现象,引发消费者反感 [19][26] 资本退潮与行业前景 - 行业曾吸引腾讯、金沙江创投、IDG资本、小米系等大量热钱涌入,如今资本巨额亏损并黯然离场 [23][24][26] - 行业最终可能仅留下阿里、美团等巨头的"协同业务",作为完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的基础设施,其本身盈利已非关键考量 [28] - 共享充电宝异化为重资产租赁游戏,以更高成本满足可能被高估的"伪需求",共享经济泡沫破裂 [28]
充电宝正在经历一场行业溃缩
创业邦·2025-10-15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