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张一鸣罕见现身上海,释放哪些信号?
AI研究所·2025-10-17 18:32

文章核心观点 - 张一鸣卸任后首次国内公开露面,聚焦于通过发起非营利机构“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进行AI人才培养,该项目由其个人全额出资,与字节跳动无资金及业务关联[1][4][6] - 此举被视为对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的回应,标志着AI人才竞争从“挖成熟专家”转向“培养潜力新人”的源头布局阶段[14][15] - 该项目采用“学术自由+产业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培养模式,并代表了民营资本参与科技公益的新方式[16][17][18] AI人才培养的长期计划 - 项目由张一鸣与上海交大ACM班创办人俞勇教授联合发起,借鉴美国欧林工学院“小而精”的理念,采用项目制学习和“全周期支持”模式[7][11] - 机构定位为非营利性质,研究员毕业后可自主选择就业、创业或深造,不附加任何约束条件[12] - 合作可追溯至2016年,张一鸣因发现字节跳动核心算法岗位员工多来自上海交大ACM班而开始关注并资助AI教育领域[10] 信号与影响 - 信号一:行业人才竞争方向转变,从高薪争夺成熟专家转向挖掘和培育16-18岁青少年潜力群体[15] - 信号二:技术创新模式转向搭建“第三类平台”,结合学术研究的自由度和产业实践的视角[16] - 信号三:民营资本参与科技公益的方式更新,注重“深度介入+长期陪伴”,为行业提供新参考[17][18] - 项目与上海城市科创战略高度契合,获得地方政府支持,长期看有望强化上海在全国AI产业中的引领地位[20] - 参考上海交大ACM班历史成果,其毕业生主导的企业总估值突破千亿元,预示知春创新中心未来可能为AI产业孵化更多创新力量[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