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改变国人“自觉不如人”心理,杨振宁已在星河恒久闪耀
第一财经·2025-10-19 22:33

杨振宁的科学成就 - 1957年因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8] - 与罗伯特·米尔斯合作提出"杨-米尔斯理论",该理论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石 [9] - 被普遍认为是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中后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科学贡献远超诺奖 [8][9] 杨振宁的学术生涯与教育理念 -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深造,师从"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1948年获博士学位 [6][7] - 强调抽象理论须与实验结合,物理学应一砖一瓦地构建,此观点受恩里科·费米影响 [6] - 支持中国科大少年班,主张不应给学生太多束缚,应支持其向擅长方向发展,并提倡高校间多办学术讨论会 [15] 杨振宁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 - 上世纪70年代起多次回国访问讲学,2003年正式回国定居清华,将精力投入中国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12] - 创办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为学校基础科学研究做出奠基性贡献 [12] - 鼓励包括姚期智在内的一批科学家回国,推动了量子信息等方向的布局,并对中国超冷原子技术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14] 杨振宁的深远影响 - 其逝世震动了海内外科学界,《纽约时报》评价其数学美感帮助揭示了自然界运行规律中出人意料的"扭结" [5][6] - 著名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称,杨振宁在量子领域未受普遍重视时已对其发展前景高度关注 [14] - 其影响力超越物理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表示杨振宁的离去是整个科学界的损失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