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家银行“沉睡账户”将被清理,范围拓展至手机银行
第一财经·2025-10-20 22:03

清理行动特征变化 - 2025年银行长期不动账户清理行动呈现常态化、分层化特征,地方中小银行成为主力军,标准体系更精细[2] - 与2023年由国有大行主导的集中清理不同,清理主体已明显下沉至地方中小银行,缘于其账户结构更复杂、存量问题更突出[5] - 银行清理范围显著拓宽,不再仅针对个人借记卡账户,而是涵盖单位账户、电子账户及线上渠道账户[6] 具体清理案例与标准 - 新疆和田农商银行对连续四年未登录且无任何主动交易记录的手机银行账户进行清理[6] - 兴业银行将长期不动户标准从余额100元以下、180天无交易调整为余额10元以下、365天无交易,体现出余额门槛收紧、时间周期延长的双向调整[8] - 地方中小银行标准各异,如江西某银行设定为余额10元以下且连续一年无主动交易,浙江某农商行设定为余额50元以下且两年无使用[8] - 工商银行对公账户管理标准更为严格:6个月不动即暂停使用,一年不动转为长期不动账户,五年无交易且无法联系客户的将主动销户[8] 清理方式演变 - 银行处置方式正从一刀切转向分级、动态管控,采用先限额、后解控等柔性治理机制[9] - 部分农商行对近一年无交易账户先下调单日限额至2000元,而非直接销户,客户如需继续使用可携身份证件至柜面激活[9] - 兴业银行采取滚动管控,每日动态识别符合条件的账户,并留出缓冲期供客户处理[9] 清理行动的驱动因素 - 直接动因是防范电信诈骗与洗钱,多数涉案账户呈现低频交易+长期闲置特征,成为黑灰产业链的转移通道[11] - 清理不动账户是银行优化资源配置的现实需求,可提升系统运算效率,将资源投入数字金融产品创新[11] - 有助于唤醒储户闲置资金、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减少遗忘账户带来的管理费支出和信息泄露风险[11] 监管与技术支持 - 在2025年实施的新《反洗钱法》框架下,银行须强化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开户、使用到清理形成闭环[9] - 一些银行正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管理精度,如建立交易行为动态评估模型,对长期无交易账户自动触发限额调整或冻结提醒[9] - 监管层推动云闪付一键查卡等工具推广,标志着账户治理正从机构端清理向用户端自主管理延伸[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