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6] -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6]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7]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8] 国内市场与新发展格局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8] -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8] 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8] - 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8] 高水平对外开放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8] -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8] 农业农村现代化 -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9]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9] 区域协调发展 - 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效应,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9] - 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9] 绿色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 -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增强绿色发展动能[11] -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11] 民生保障与共同富裕 -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10]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10]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国能源报·2025-10-23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