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超市,开到宇宙尽头
创业邦·2025-10-24 18:13

全球中国超市行业概况 - 华人超市在全球分布极广,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乃至偏远地区均有覆盖,例如在阿根廷有10788家华人超市,在其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每两三个街区就有一家[5] - 行业扩张模式高度依赖亲缘网络,通常由早期移民通过“投亲靠友”的方式带动,形成“A在B的超市打工,攒钱后自立门户”的线性扩散模式[6] - 在发达市场已孕育出如99大华超市的连锁巨头,而在新兴市场则以家庭或夫妻经营的小型超市为主,构成了更为草莽和粗砺的出海生态[6] 新兴市场经营挑战 - 治安问题构成主要运营风险,例如在牙买加,偷窃行为普遍且不分年龄性别,超市需应对员工监守自盗和顾客行窃[8];在阿根廷拉普拉塔的超市,位于贫民区的分店每周都会遭遇偷盗,甚至发生持枪抢劫事件[10] - 宏观经济恶化加剧经营风险,阿根廷2023年通胀率高达211.4%,导致商品价格成倍上涨,例如一件商品周一价格400比索,次日即涨至800比索,系统性混乱进一步推高了暴力事件频率[12] - 部分地区的监管环境存在不确定性,有华商反映当地相关部门会以各种理由上门罚款或索要钱财,形成隐性成本[13] 商业模式与运营策略 - 超市行业门槛相对较低,无需特定技能,主要依赖原始启动资金和勤勉运营,被形容为“把门打开做生意”的典型模式[17] - 货源组织依托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和跨境贸易便利,例如柬埔寨的华商可从同乡处便捷拿货,早上下单下午送达,或通过陆运从中国一周内收货[20] - 该模式利润稳定但非暴利,例如牙买加的超市月平均利润约为十万元人民币,其核心价值在于为海外华人提供稳定的生计和体面生活[20] 目标客群与商品策略 - 客群定位因区域而异:在东南亚如柬埔寨金边,主要服务当地华人社群,售卖耳熟能详的国货并注重人情维系[19];在拉美如牙买加和阿根廷,则主要面向当地人,凭借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打开市场[19] - 商品选品紧跟当地需求,例如牙买加圣诞季对色彩鲜艳的家居布纺(四件套、窗帘等)需求旺盛,而阿根廷市场则对印有球星梅西头像的马克杯等周边产品需求强劲[19] 华商生存状态与社群网络 - 华商生活高度封闭单调,社交圈局限于当地华人社群,日常是超市与住处两点一线,缺乏与当地社会的深度融合,普遍抱有“落叶归根”的最终目标[23] - 以同乡会为基础的社群网络(如阿根廷的福建同乡群)在信息共享(如批发商报价)、员工背景调查以及新店选址协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合作通常仅限于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之间[25] - 新兴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信任缺失和风险上升,例如柬埔寨出现针对华商的诈骗甚至绑架案件,使得华商在交友和业务往来上极为谨慎[26][27] 行业竞争格局与未来演变 - 传统超市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例如柬埔寨金边某超市周边200米内的中国超市数量从四五家增至十几家,连锁巨头凭借更优的批发价和更全的货品进一步挤压小超市生存空间[29] - 部分经营者开始寻求转型,例如转向游戏机厅、儿童乐园等业态,或向更偏远地区(如亚马逊雨林)转移以规避竞争[29] - 尽管以产品输出为主的“出海2.0”模式在主流叙事中被边缘化,但这些遍布全球的中国超市作为“最小单元的出海”,为品牌出海奠定了广泛的草根全球化基础[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