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策略与成效 - 高层次人才可获50万至100万元奖励资助、70万至500万元科研经费及100万元起上不封顶的购房补贴[21] - 青年科技人才等拔尖人才可获得最高50万元项目经费和10万元奖励,产业人才最高50万元奖励,企业引进博士后最高40万元生活补贴[21] - 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可分别获得9万、4.32万、2.16万元生活津贴及7万、4万、2万元首次购房补贴[21] - 博士沈阳行活动参与人数从2023年的1381人增至2025年的8163人,增长5.9倍[17] - 通过博士沈阳行引进的博士人数从2023年的1203人增至2024年的1523人,2025年前9个月已引进1209人[17] - 高校毕业生回流比从2022年的230.29%提升至2024年的252%,2024年上半年为241%[19] 科研平台与项目支持 - 辽宁辽河实验室研究人员已突破120人,专职研究人员达100名[3] - 实验室为边缘计算与云化控制项目提供800万元资金支持,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项目提供500万元资金支持[6] - 自主研发的工业具身智能控制系统可提供毫秒级智能计算,支持十亿级参数大模型构建,输出频率达50Hz,端到端推理延迟低于20ms[7] - 沈阳市拥有辽宁材料实验室、辽宁辽河实验室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共计1724家[14] - 沈阳拥有45所高等院校、56家研发机构及115家新型研发机构[14] 城市发展战略与定位 - 国务院批复的《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沈阳定位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11] - 《沈阳市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5~2035年)》提出到203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11] - 沈阳自2021年起连续5年入选全球科技集群百强城市[11] - 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沈阳位列97个地级和副省级城市第16位,跻身全国20个科技强市[12] - 沈阳常住人口净流入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超过150万,2024年达到159.9万[33] 产业基础与就业环境 - 沈阳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尤其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可围绕工业制造、特种作业、医疗康复等领域打造现实场景数据库[7] - 2025年博士沈阳行活动中,9223个岗位平均年薪达23.5万元,近千个岗位年薪超30万元[17] - 沈北英才社区总投资3.6亿元,建成1241套青年公寓,入住率在96%以上[29] - 沈阳投入运营3万套人才住房,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最高1200元的人才公寓租房补贴[31] - 沈北新区拥有航空装备制造、食品深加工等核心产业,带动就业岗位增加[29] 城市吸引力与生活品质 - 国庆中秋假期沈阳旅游订单量增长13%,门票订单激增45%,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48%[24] - 沈阳成为东北唯一跻身境外游客欢迎前十的城市[24] - 全市打造27条青年友好型街区,每年超20万人次开展读书分享、创客大赛、交友联谊等活动[31] - 沈阳城镇化率已达85.55%[33]
沈阳起势:人才“回留”密码
第一财经·2025-10-24 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