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岳君:标准化引领电力燃煤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报·2025-10-26 08:40

文章核心观点 - 标准化工作是支撑电力燃煤行业安全、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系统与通用语言,而非辅助环节[1][4] - 行业正处于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期,标准化工作需平衡保供与减碳,并应对新兴技术带来的机遇[2] - 未来标准化将从技术支撑迈向治理引领,实现从跟随政策到引领转型的战略升级[9] 标准化核心作用 - 标准化是安全稳定运行的生命线,通过材料、焊接、控制逻辑等标准体系防范事故[4] - 标准化是提升效率效益的助推器,统一设备标准实现规模效应,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4] - 标准化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与轨道,先进技术通过标准固化推广,并为发展设定方向[5] - 标准化是绿色转型的硬约束与度量衡,将环保政策转化为可执行技术标准[5] - 标准化是产业链协同的通用语言,确保上下游无缝对接,提升国际竞争力[5] 行业面临挑战 - 技术层面效率与灵活难以兼顾,深度调峰至20%-30%负荷时供电煤耗增幅高达90克/千瓦时[6] - 经济层面投入与回报不匹配,灵活性改造和CCUS技术投资巨大但经济性存在瓶颈[6] - 运行层面安全与考核压力交织,低负荷运行加剧安全风险,企业管理难度增加[6] - 标准实施存在困难,包括技术适配与协同困境、经济成本制约和运营管理路径依赖[7] 解决路径与建议 - 明确战略定位,推动煤电从电量主角转向系统配角,核心价值在于保障调节能力[7] - 深化技术创新,通过运行优化、热电解耦和多能耦合等技术实现调峰降碳增效协同[7] - 完善市场机制,健全容量电价和辅助服务市场,让调节服务获得合理回报[7] - 建立改造分级体系,针对不同机组类型制定差异化标准,避免一刀切[8] - 强化技术规范配套,出台技术指南类标准,形成改造工具箱[8] - 创新标准化融资模式,将标准符合性与金融工具挂钩提升改造可行性[8] 未来战略转向 - 从能耗单项赛到碳能双驱的规则升级,构建覆盖碳监测核算核查的全链条标准[9] - 从技术及格线到市场入场券的价值蜕变,为灵活性能建立测量验证方法并量化定价[9] - 从设备改造图到系统集成手册的范畴扩张,制定系统耦合标准推动煤电转向综合能源枢纽[9] - 从静态安全规到动态风险阀的管控前移,覆盖设备寿命预测和智能预警等领域[9] - 新兴领域标准化将实现全链条覆盖,包括CCUS、生物质掺烧和灵活性改造等重点技术[9] 新技术与标准需求 - 智能巡检、数字孪生和AI优化燃烧等技术催生数据规范、模型验证和算法透明度等新标准需求[10] - 数字孪生需统一系统架构与数据接口,AI优化燃烧需明确算法模型与效果评估标准[10] - 标准需推动燃煤机械与新能源储能协同,通过规范并网准则和调度运行支撑新型电力系统[10] - 标准竞争本质是创新生态竞争,需构建开放协作机制,从保障生产转向激发创新的治理工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