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技术框架 - 行业将具身智能技术框架类比为人类的大脑和小脑,大脑负责思考感知(语义理解和任务规划),小脑负责执行(高精度的运动执行)[3] - 细分领域包含仿真、VLA、Diffusion Policy、VLN、世界模型、强化学习等多个子模块[5] - VLA和世界模型目前是自动驾驶和具身智能领域的两大技术路线[5] 核心技术演进路径 - 第一阶段技术研究聚焦于抓取位姿检测,通过点云或图像预测末端执行器姿态,但策略多为单步决策,缺乏对任务上下文和动作序列的建模[7] - 第二阶段进入行为克隆阶段,机器人借助专家演示数据学习端到端映射,但暴露出泛化能力弱、误差累积等问题[7] - 第三阶段以2023年兴起的Diffusion Policy为代表,通过扩散模型生成整个动作轨迹,提升策略稳定性与泛化能力;2024年进入VLA模型阶段,融合视觉、语言与动作生成,支持零样本或小样本快速泛化[8] - 第四阶段自2025年以来,行业探索VLA与强化学习、世界模型、触觉感知等模块的融合,以弥补现有模型在反馈、预测和多模态感知方面的局限[9] 当前技术热点与方向 - VLA目前主要研究热点为端到端和分层两种方案,并分别基于大模型和Diffusion技术拓展,VLA+RL方案正成为学者探索方向[5] - Diffusion Policy作为动作模块,负责学习具体动作和执行,主要方向包括状态扩散、动作空间扩散、三维空间扩散等[6] - 仿真技术关注sim2real和real2sim2real,以解决真机泛化差的问题,该方案已获多家具身公司认可[6] - VLN更关注目标导航,与移动操作相关联,map-free方案利于任务泛化[6] - VLA与强化学习结合提升机器人在长时任务中的试错与自我改进能力;与世界模型结合引入环境动态预测,使机器人具备“想象未来”的能力;与触觉信息结合拓展多模态融合的感知边界[10] 行业应用与市场前景 - 技术发展推动人形机器人、机械臂、四足机器人等产品落地,服务于工业、家居、餐饮、医疗康复等领域[10] - 相关产品和融资络绎不绝,岗位呈现爆发式增长,吸引大量人员转入具身智能领域[10] - 随着产业界重视,行业从“论文”走向“部署”,对工程与系统能力需求激增[14]
从世界模型到VLA再到强化,具身大小脑算法原来是这样的!
具身智能之心·2025-10-26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