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视觉技术PRIMA的突破性进展 - 世界首创的人工视觉技术PRIMA帮助一位70岁高龄、失明15年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重获光明,使其能够再次阅读[2][5][6][11] - 该技术首次证明人工视觉可以恢复患者的功能性中央视力,为失明者带来了希望[10] - 该研究发表于《Nature》期刊,是2025年一项低调但闪亮的科技进展[1][2] PRIMA技术的原理与优势 - 技术原理在于成为光敏细胞的替代物,通过光伏视网膜植入物模拟光子撞击视网膜,刺激幸存的视网膜神经元以恢复视觉[25][27] - 与只能延缓视力丧失的传统疗法不同,PRIMA能够直接逆转并恢复功能性视力[17][24][27] - 整个系统由2mm x 2mm x 30μm的超薄无线植入物和一副特殊眼镜组成,无需外部电线,由捕获图像的红外光束激活[27] PRIMA的临床试验数据 - 临床试验涵盖5个国家、17个临床地点的38名地图样萎缩患者[29] - 最终评估显示,PRIMA系统能让84%的患者恢复功能性中央视力,80%的患者视力实现0.2 logMAR的水平上升[30] - 患者平均视力改善25.5个字母,相当于能看到标准视力测试表下方约5行[30] - 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排异反应,但95%的症状在2个月内消退,且未对周边自然视力造成显著影响[32] 技术当前局限与未来方向 - 当前系统存在局限性,包括最大视觉敏锐度有待提升,且视觉效果为黑白[35] - 现有植入物包含381个像素,每个像素为100微米平方,用户阅读过程并非快速流畅[35] - 研究团队正在开发下一代植入物和眼镜,旨在实现更小像素、更有效率的视觉性能以及色觉[38] 背后公司Science Corporation的背景 - PRIMA技术由Science Corporation开发,该公司由Neuralink联合创始人Max Hodak于2021年创立[40][41][43] - 公司专注于神经工程和脑机接口技术,旨在治疗视力、认知及行动能力受损的患者[43] - 公司拥有自主的微型医疗芯片制造工厂,可实现从材料、制造到临床实验的全流程自主[44][45] - 公司在2025年4月完成了由Khosla Ventures领投的超1亿美元融资,以加速技术开发和商业化[45] 目标市场与疾病应用 - 技术主要针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晚期地图样萎缩患者,该患者群体在全球超过500万人[18] - 该技术不仅适用于AMD,对于如色素性视网膜炎等其他感光细胞死亡但视网膜神经元尚存的疾病同样具有应用潜力[33] - 技术被类比为“视力版”人工耳蜗,旨在推动人工视觉成为现实[48][49]
盲人复明!马斯克Neuralink联创实现人工视觉里程碑
量子位·2025-10-26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