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死亡互联网理论」刷屏硅谷
投资界·2025-10-26 16:32

文章核心观点 - AI生成内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充斥互联网,导致人类原创内容占比日益缩减,互联网的“真实性”受到严重侵蚀 [2][4][5] - 这一现象被多位行业领袖称为“死亡互联网现实”,标志着网络生态从有机、用户驱动转向由算法和AI主导 [6][8][10] - 生成式AI的普及不仅改变了内容生产结构,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长期危机,如“模型崩溃”,即AI在自身生成的数据上再训练导致性能退化 [12][14][16][17] - 行业正寻求解决方案,包括内容溯源、技术监管和人机共生模式,以在AI时代守护互联网的真实性 [19][21][22][23][24] “死亡互联网”理论的现实依据 - Reddit联合创始人Alexis Ohanian指出“互联网已死”,意指其真实生命力被AI内容淹没 [2][4] - 旅行类大V Chris Broad证实“死亡互联网理论”已成为现实,用户频繁遭遇完全由AI生成的虚假地点、照片及机器人评论 [6] - 网友通过“突然转折、刻意堆砌词汇”等特征识别AI内容,预测社交媒体账号非真人化趋势将加剧 [7] - OpenAI CEO Sam Altman承认存在大量由大模型驱动的Twitter账号,使人际互动“感觉很假” [8][10] AI内容泛滥的量化表现与影响 - Cloudflare监测显示机器人流量约占整体应用流量的31%,部分地区时段已超越人类访问 [12] - Imperva报告指出2024年自动化流量达51%,其中从事恶意活动的“坏机器人”占比升至37% [12] - Graphite数据显示2024年11月AI生成文章数量首次超过人类撰写文章,成为网络内容里程碑 [12][14] - AI生成内容凭借低成本、高效率优势,将持续挤压人类内容空间,重塑网络生态基线 [14] 长期风险:模型崩溃 - 牛津大学等机构研究证实,AI使用生成数据再训练会导致模型“遗忘”原始人类语言分布的细节,尤其是边缘模式 [16] - 递归训练过程使模型多样性丧失,一切趋于同质化,最终引发模型崩溃,类比为复印件反复复印后清晰度下降 [16][17] - 劣质AI内容训练出更差模型,形成恶性循环,构成AI时代真正的系统性危机 [17] 行业应对策略与发展方向 -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认为搜索引擎将被AIGC深刻改造,AI回答与人类内容需协同 [19] - 英伟达CEO黄仁勋视AIGC为通用技术,将嵌入创作、工程与工作流 [21] - Altman强调内容质量比来源更重要,但需“可验证来源”与治理工具提升信任度 [22] - 平台层面通过“贴标”“降权/限变现”等措施限制AI灌水内容,如YouTube、Meta已行动 [23] - 监管加码,美国《TAKE IT DOWN法案》将AI深度伪造定为犯罪,欧盟《AI法案》要求合成内容必须标识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