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整体展望 - 新能源产业在"十五五"时期将进入全面市场化发展新阶段,迎来"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战略机遇期 [2][3] - 风、光、氢、储四大领域将深度融合、协同发力,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3] 光伏产业 - 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11.1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30%,超越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5] - 光伏制造四大环节(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全球占比均超过80%,PERC、TOPCon、BC、HJT、钙钛矿等高效电池技术百花齐放,电池转换效率屡次刷新世界纪录 [5] - 光伏度电成本在过去十年内下降超过90% [5] - 天合光能聚焦新一代高效光伏技术,重点布局钙钛矿叠层电池等前沿方向,累计申请相关专利近500件,致力于在现有晶体硅组件基础上实现效率再提升4个百分点以上 [6] - "光伏+农业"、"光伏+畜牧"、光伏建筑一体化、绿色算力等多元化场景将迎来规模化发展,预计到2030年分布式光伏在总装机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40%提升至50%以上 [6] - 预计到2030年,全国光伏装机容量将突破20亿千瓦,年发电量占比将超过15% [7] 风电产业 - 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稳居全球首位,连续多年新增装机量全球第一,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占全球一半以上 [11] - 风电行业"十五五"发展路径已经明晰:自2026年起,中国风电力争实现年新增装机1.2亿千瓦,五年累计突破6亿千瓦 [12] - 技术发展围绕"更大、更智、更融合"的方向,持续向大型化、深远海迈进,重点突破大功率机组、超长柔性叶片及漂浮式风电等关键技术 [12] - 行业必须转变思维,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聚焦质量与效益提升 [12] - 在实现36亿千瓦新能源装机的宏伟蓝图下,我国风电产业链技术创新、产业规划及非电领域消纳能力均已具备规模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13] 新型储能产业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达9491万千瓦,五年间增长近30倍,占全球总装机的40%以上 [17] - 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技术路线齐头并进,我国在全球电池产能中占比约70%、电化学储能占比75%,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产量更达全球90% [17]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以上,预计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17] - 新型储能正逐步从"强制配储"走向"按需配置",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引领",行业面临提升实际利用率、构建可持续收益模式等挑战 [18] 氢能产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将氢能正式纳入能源管理体系,明确"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的法律地位 [20] - "三北"地区依托资源禀赋承担全国90%以上绿氢生产任务,重点推动"绿氢+工业"融合示范;东部沿海则聚焦技术创新与高端应用 [20] - 三大城市群已构建起完整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市场活力初显 [20]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氢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
“十五五”,风、光、氢、储四大领域将深度融合
中国能源报·2025-10-27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