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黄仁勋口中的“中国硅谷”,正在批量生产AI独角兽
创业邦·2025-10-29 11:27

文章核心观点 - 杭州正以“科创大走廊”为骨架,以AI为血脉,构建极具竞争力的科技产业生态,展现出成为“中国硅谷”的潜力 [6] - 杭州拥有顶尖高校、浓厚创业文化、活跃民间资本及从巨头到初创的完整科技企业梯队,展现出接近硅谷气质的自发生长力 [7] - 杭州在AI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方面优势突出,正通过包容政策赋能、多元创新模式、聚焦AI应用转化等举措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快速发展 [7][51] 余杭未来科技城:阿里生态与AI星火 - 阿里巴巴全球总部坐落于此,承载淘宝、天猫、盒马、闲鱼等核心业务及钉钉、达摩院的前沿探索,是AI人才的黄埔军校 [9][11] - 阿里宣布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11] - 围绕阿里形成庞大创新网络,钉钉新总部即将启用,字节跳动全球总部已入驻,vivo、OPPO研发中心大楼在建设中 [13] - 阿里生态土壤中涌现一批AI创业公司,如斑头雁科技(企业级AI Agent平台,服务超10万家企业,获超亿元B轮融资)、半个宇宙(个人AI计算机)、李未可科技(AI眼镜与自研大模型)、Rokid(AR眼镜,产品远销海外)、实在智能(从RPA向AI Agent升级)、有鹿机器人(具身智能,完成总额6亿元订单) [15] - 之江实验室主攻智能感知、人工智能等五大科研方向,推出基于高性能AI训练芯片的智算集群、700亿参数天文语言大模型AstroOne等成果 [17] - 强脑科技作为国内首个脑机接口领域独角兽,已有产品上市并为残疾人康复、孤独症等脑疾病提供解决方案 [19] - 未来科技城发展模式与硅谷相似,政策赋能是重要支持,例如提供最高1200万元研发补助和300万元房租补助 [22] 西湖区:云谷、蚂蚁与浙大“产学双引擎” - 以“云谷-浙大紫金港”为核心,阿里云、蚂蚁集团等企业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构建“产学双引擎” [23] - 阿里云通过通义千问开源模型与超级AI云战略打造“AI时代的Android”,已开源300多款模型,全球下载量超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 [23] - 西湖大学团队推出“AI科学家”智能体系统DeepScientist,在前沿科研任务上测评可超人类研究者183% [24] - 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是全国AI产业重要人才摇篮,自1978年布局人工智能学科,2024年9月面向全校99个本科专业推出AI通识必修课,覆盖6000余名学生 [24] - 蚂蚁集团在大模型领域持续发力,推出多款高性价比推理模型,并开源万亿参数大模型 [24] - 技术驱动型企业云深处科技推出全球首款行业级轮足机器人“山猫M20”,已完成8轮融资;久痕科技瞄准“通用办公助理”;游戏科学凭借《黑神话:悟空》横扫全球游戏市场 [25][27] 拱墅区:DeepSeek与“算谷雄心” - DeepSeek凭借开源模型DeepSeek-R1与DeepSeek-V3迅速登顶GitHub、Hugging Face等开源社区,一度冲击美股,后续模型降价50%、论文登Nature封面、登《时代》2025年最佳发明等进展不断 [31][32] - 拱墅区目标打造“中国算谷”,到2035年AI产业营收突破千亿元,目前全区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产业营收已达149亿元,拥有56家规上AI企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33] - 群核科技代表作是全球最大空间设计软件酷家乐,开源3D场景生成模型SpatialGen并登顶Hugging Face趋势榜,正冲刺“空间智能第一股” [35] - 杭州区域创新发展融入硅巷模式,DeepSeek等科技“六小龙”选择在中心区域扎根,形成与硅谷模式不同的灵活分散产业集群 [36] 滨江区:智能制造与AIoT巨头的“硬核力量” - 滨江区是“硬科技堡垒”,拥有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明星企业,年度营收突破10亿元,估值超120亿元)、“海大宇”(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新华三、网易、吉利等巨头 [39][41] - 海康威视2006年布局视频分析算法,2023年发布“观澜”大模型,到今年上半年已推出数百款大模型产品;大华股份星汉大模型覆盖视觉、多模态、语言三大方向;宇视科技推出“梧桐”大模型,实现超100个项目落地 [41][44] - 网易在大模型领域形成教育、多模态、具身智能三大路线;吉利构建“算力、算法、数据”三位一体AI布局,自研AI Drive大模型提升智驾训练效率30倍以上 [44] - 滨江区AI产业链从芯片、硬件到系统、应用完整而坚韧,在“AI+制造”领域一马当先 [45][46] 杭州整体AI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杭州市政府发布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实现全市AI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3900亿元、规模以上AI核心产业企业超700家、全市投向AI的产业基金组建规模突破1000亿元等目标 [52] - 2025年市财政预算安排132.3亿元支持创新,其中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10亿元,支持“三名”工程和高校建设49.9亿元,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创新12.4亿元,支持人才引育培养60亿元 [52] - 杭州核心优势在于其包容度和文化交融,能够吸引并留住多元化人才,“六小龙”创始人中四位来自省外,两位为浙江籍,均选择并留在杭州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