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能源局:负电价,定调!

负电价现象解读 - 负电价是新能源装机占比提高背景下电力供需时段性不平衡和新能源消纳的市场直接反映,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和省级现货市场健全,负电价可能更频繁出现[2] - 短时负电价可作为电力市场信号灯,激励机组深调、用户填谷,引导储能等新型主体投资建设,为清洁能源发电让出空间,但长期负电价可能意味着电力明显供大于求,需优化系统调节能力[2] - 负电价不等于电厂向用电企业倒贴钱或负电费,因现货市场交易电量占比一般在10%以内,电力中长期合同保障发电企业基本盘,结合中长期市场、新能源补贴和煤电容量电价等因素,负电价对电厂总体收益影响有限[2] - 下一步将指导各地加强市场运营监测,密切关注负电价频次和持续时间,科学研判风险,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现货市场负电价频次,稳定发电企业合理收益预期[3] 新能源发展与消纳 - 支持绿电直连、虚拟电厂等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快研究出台促进新能源集成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新能源与算力、绿氢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互促发展[4] - 充分激发各类灵活性资源潜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提升系统安全运行水平,是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必然要求[5] - 十五五时期将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提升能源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供给侧重点包括挖掘火电灵活调节能力、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发展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等,需求侧重点包括挖掘用户侧调节潜力、利用电动汽车储能资源、推广虚拟电厂规模化发展,目标到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5000万千瓦以上[6] - 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10亿千瓦,同比增长47.7%,约占新增装机的84.4%,截至9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1.98亿千瓦,同比增长27.2%,约占电力总装机的59.1%[17] - 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8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5.5%,约占全部发电量的四成,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1.7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3%,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到22%,较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18] 电力市场建设与保供机制 - 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完成电力市场交易电量4.9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3.4%,市场经营主体数量突破百万,达到102万家,同比增长26.3%[24] - 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挥电力资源调节器和价格引导指挥棒作用,激励各类经营主体多向发力,助力电力保供任务完成,具体措施包括跨省跨区市场实现大范围高效互济、发电侧通过现货市场高峰高价激励机组稳发满发、负荷侧推动源网荷储多元互动[25][26] - 7月和8月全国用电量连续两月破万亿千瓦时,全国最大电力负荷4次创新高,8月21日攀升至15.06亿千瓦,逼近历史极值,高用电量常态化特征愈加明显[14][27][28] - 迎峰度冬保供计划包括坚持底线思维超前谋划、强化燃料供应夯实物质基础、加强安全管理提升应急水平、加快统筹谋划高质量推动十五五能源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建设等[31][32] 绿色电力证书市场 - 前三季度绿证交易规模5.29亿个,同比增长1.1倍,三季度绿证平均交易价格达5.06元/个,较一季度增长210%,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环境价值进一步体现[34] - 绿证市场量价齐升原因包括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如推出多年期绿电协议、市场需求不断拓展如落实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市场认可不断提升如国际可再生能源自愿消费倡议组织完全认可中国绿证[35][36] - 下一步将聚焦培育绿证需求,推动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修订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实施办法、完善绿证绿电市场交易机制、持续做好绿证宣传活动提升国际影响力[37] 能源投资态势 - 前8个月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达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8.2%,山东、江苏、广东、新疆、云南、内蒙古6省区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额均超1000亿元[47] - 投资特点包括核电、电网、新型储能、煤电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力量,风电、现代煤化工、油气储备设施、充换电基础设施、氢能投资快速增长,太阳能发电、源网荷储一体化、油气勘探开发、抽水蓄能投资稳步增长[47][48][49] - 具体细分领域增长显著,如前8个月风电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40%,太阳能发电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7.5%,其中分布式光伏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过40%,新型储能在新疆、广东、云南、山东、内蒙古等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速均超过100%[4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