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与历史 - 德国电池企业BMZ成立于1994年,被视为欧洲锂电池先驱,业务模式始于从中国采购零部件组装电池包再卖给欧洲客户 [3] - 公司创始人Sven Bauer于1966年出生,从基层工人成长为工程师,因工作接触锂电池后创立BMZ [5] - 公司不自产电芯,而是从中国、韩国等地采购锂离子电芯,集成组装成电池模组和系统,产品应用于电动自行车、园林工具及医疗设备等领域 [5] - 巅峰时期公司估值超过20亿欧元(约160亿元人民币),曾是欧洲最大的电池系统制造商之一,全球拥有超过2300名员工 [3][7] 战略转型与扩张 - BMZ野心显露,开始押注自研电芯,于2018年收购电池电芯品牌TerraE,计划在2020年前建成德国首座大型锂电池工厂 [6] - 公司承诺在扩建第一阶段花费3亿欧元以实现4GWh产能,中期规划达到8GWh产能,但TerraE并未实现本土量产,电芯仍依赖亚洲供应商 [6] - 公司战略重心从非动力领域向动力电池倾斜,聚焦商用车领域,为电动大巴制造商Eurabus供货并与戴姆勒客车部门签下长期协议 [7] - 2021年公司营收约为4亿欧元,次年私募股权机构Skion GmbH收购了BMZ 20%的股份,该机构背后掌门人是宝马继承人Susanne Klatten [7] 破产原因与过程 - 破产直接原因是流动性危机,由失去一家储能领域主要客户引发,该客户流失导致公司背负沉重财务负担包括法律纠纷和额外成本 [8] - 危机爆发前公司曾试图自救,于2024年宣布在德国裁员约20%,涉及约160个岗位,计划总共削减640个职位,但未能扭转局势 [8] - 动力电池产业研发建设周期长、前期资本需求大、技术门槛高,BMZ转型成效有限,巨额投入在市场需求波动与成本攀升下缺乏缓冲空间 [8] - 近期BMZ旗下两家德国子公司因资不抵债申请自主保护获法院批准,母公司BMZ控股因承担担保责任被迫同步申请破产保护 [8] 行业背景与欧洲困境 - 欧洲电池明星企业Northvolt同样陨落,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有“欧洲宁德时代”之称,不到8年融资150亿美元后宣布破产 [9] - 电池独角兽相继陨落给欧洲新能源行业带来沉重一击,彭博社评论称欧洲试图打破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主导地位的努力正在失败 [9] - 欧美八位风险投资人来中国考察新能源产业后深受震撼,认为中国在电池和能源领域拥有全方位碾压优势,追赶没有意义 [11][12] - 中国在技术创新速度、量产交付能力及产业链布局方面占据系统性优势,已构建起完整的全产业链规模化闭环 [12] 中国企业的优势与全球影响 - 宁德时代过去五年间在欧洲从零起步,相继在德国、匈牙利建厂,目前已占据欧洲电池近半市场份额,成为欧洲最大电池供应商 [12] - 欧美风投机构考察后列出的「不可投资清单」包括电池制造等领域,决定不再投资西方初创企业,转而寻求与中国企业供应链合作 [12] -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指出,中国拥有大量电池行业人才的原因在于许多大学仍在从事电化学研究,而相关专业在欧美并不受欢迎 [13] - 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已占据全方位优势,全球清洁能源的竞争对欧美初创企业而言挑战已不再是能否追上,而是没有了入场资格 [12]
一家电池独角兽宣布破产
投资界·2025-11-01 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