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政策与目标 - 国家层面明确部署零碳园区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政府工作报告亦作出明确部署 [4] - “十五五”时期,力争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为绿色低碳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1][3] -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提供系统性指引,标志着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4] 零碳园区的定义与意义 - 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 [4] - 园区是需求侧资源协同的“试验田”,能以低碳方式实现能源供应与需求的实时匹配,直接降低整体能耗与碳排放,并为电网提供灵活性服务 [4] - 构建低成本、低碳的能源供给模式,能够促进东西部地区能源与产业的优势互补,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5] 零碳园区的战略价值 - 在产品层面,通过降低产品碳足迹,有效帮助企业突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国际贸易壁垒 [5] - 在企业层面,依托绿电直连和大比例绿电应用,助力企业实现RE100目标及供应链碳中和要求,显著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5] - 在园区层面,构建绿色电力成本洼地,将绿电资源从商品属性转变为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石,实现从“卖绿电”到“引产业”的转变,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5] 零碳园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 当前存在将零碳园区简单等同于“风光+储能”项目的认知误区,部分地区出现“挂牌子、戴帽子”的现象,可能导致建设“脱实向虚” [7] - 首要挑战是绿色能源的稳定供给,需实现分布式与集中式清洁能源的高效协同,满足企业对电能质量的严格要求 [7][8] - 园区产业布局需要与能源结构实现精准匹配,不同产业对电能质量和碳排放特征需求各异,需做好产业规划与能源规划的统筹 [7] 推进零碳园区建设的路径 - 园区需准确核算碳排放来源,识别主要排放企业与能源类型,系统规划重点方向,并按照经济性和减排潜力优先排序减排项目 [10] - 需建立“园区主导、企业实施、电网支撑、第三方服务”的多元协作模式,形成推进合力 [10] - 推进策略是通过典型地区、典型行业开展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再向全国和全行业推广 [10] 因地制宜的实施策略 - 国家将根据产业代表性、综合示范性、碳减排潜力等因素确定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名单,在政策、体制机制、重大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 [11] - 各地区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发展阶段,科学确定建设路径和方式,避免盲目决策、贪大求全 [11] - 例如,国家级园区要求清洁能源占比超过90%,而某些省级标准可能在50%—60%,体现了对不同地区差异的考量 [11]
下一个五年,力争建成100个左右零碳园区
中国能源报·2025-11-03 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