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投资理念转变 - 投资理念从侧重"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是对投资方向的重点优化和提升 [3] - "投资于物"指对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的投资,其回报率近年来已有所下降 [3] - "投资于人"指对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人的能力提升和潜力开发的投入,包括育幼、养老、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等 [3] 投资于人的战略重要性与紧迫性 - 全球产业竞争已从"资本密集"转向"人才密集",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构筑经济长期竞争力、赢得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主动的关键 [4] - 相较于物质资本投入,民生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关领域投入不足,加大投资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之举 [4] - 投资于人是实现创新驱动、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形成"人力资本红利"的迫切需要 [4] 投资于人的重点方向与具体举措 -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初次分配机制,促进多劳者、技高者、创新者多得 [4] - 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缩小区域、城乡、群体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4] - 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加大对生育养育、教育医疗、职业培训、普惠养老等领域的公共投入 [4] -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大对科技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的培养投入力度 [5] - 建立健全投资于人的长效机制,优化财政支出,完善地方政府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全社会投资于人的积极性 [5] 投资规模与潜在机遇 -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规模已达到50万亿元,但惠民生、补短板等任务仍重 [5] - "十五五"期间,国家预计将建设改造地下管网超过70万公里,新增投资需求超过5万亿元 [5] - 政策将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投资比重,加强投资全过程管理以更好发挥撬动作用 [6] 专家解读与政策内涵 - 投资于人是"十五五"规划的逻辑主线,是解决系统性挑战的"总钥匙",旨在实现民生福祉与发展质量的双向提升 [6] - 政策将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大民生脉络推进 [6] - 投资应聚焦发挥战略引导和弥补公共服务短板,同时完善市场环境以形成政府与民间投资的协同合力 [7]
划重点!官方详解“投资于人”
第一财经·2025-11-04 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