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央行10月买债200亿元低于预期?后续仍有想象空间
第一财经·2025-11-06 08:02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重启 - 央行10月通过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净投放流动性200亿元,标志着自1月起暂停的国债买卖操作已恢复[3][5] - 此次200亿元的净买入规模显著低于去年每月1000亿至3000亿元的净买入量,低于市场预期[6] -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10月27日金融街论坛上表示,因债市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累积,央行于今年初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将恢复操作[6] 市场反应与机构分析 - 消息公布后,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先快速上行后回落,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0.4BP至2.136%,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报1.79%[5][6] - 11月5日债市表现震荡偏弱,多数利率债收益率上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08%,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1%[3][7] - 分析认为200亿元规模较低体现了央行操作稳健,避免对债市预期形成过度影响,且为后续操作留出想象空间[6][7] 操作背景与未来展望 - 国泰海通报告指出重启背景包括债市运行态势好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6%回升至1.8%)、债市供求关系改善、财政货币政策协同需要及央行持仓国债规模下降[9] - 展望未来,市场关注操作规模、期限和方式,预计11月净买入规模可能明显超过10月,年内买入规模可能在0.7万亿至1万亿元左右以保持持仓稳定[10] - 操作期限可能采取短债与中长债组合买入的方式,具体规模将视债券收益率变化而定[10] 对债市影响评估 - 短期来看,央行重启买债显著提振债市情绪,但10月200亿元购买量与当月528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相比非常有限[11] - 中长期影响中性,债市走势将更多取决于股债跷跷板效应、公募基金债基赎回费用新规及基本面等因素[11] - 近期债市利率下行可能主要是市场在交易“央行买债”主题,债券定价最终将回归基本面[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