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lipse LMOS项目概述 - Eclipse基金会推出开源AI代理平台Eclipse LMOS,核心组件为代理定义语言(ADL),允许用户无需编写代码即可定义AI行为[2] - 项目采用"先落地、后开源"路径,前身为德国电信在生产环境中的实践,后在Eclipse基金会完成孵化[2] - 项目完整开源地址为https://github.com/eclipse-lmos[3] 技术架构与设计理念 - LMOS平台原生支持Kubernetes/Istio,服务JVM生态,旨在用统一开放方式重构企业级AI代理开发与运维链路[2] - 项目对标专有平台和以Python为主的企业AI技术栈,对闭源替代方案发起正面挑战[2] - 采用Kotlin作为主语言,便于打造领域专用语言(ADL),让业务部门能够像写SOP一样定义代理行为[12][17] - 平台基于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技术栈构建,目前处于alpha版本[17] 企业应用实践与成效 - 德国电信在10个欧洲国家上线面向销售与客服的AI能力,月均处理约450万次会话[8] - 到2024年,转人工次数下降38%,成为欧洲最大规模之一的投入生产的Agentic系统[8] - 开发周期从最初一个月压缩到一两天即可完成新代理部署[10] - 只需一名数据科学家与一名工程师配对即可快速完成从业务想法到生产部署的全流程[10] 平台核心组件 - ADL模块:结构化、模型无关的描述语言,支持可视化创作与多角色协作,让业务与工程团队共写代理[17] - ARC Agent Framework:基于JVM/Kotlin,提供IDE级开发体验与可视化调试[17] - LMOS平台层:开放的云原生编排层,用于代理生命周期管理、发现、语义路由和可观测性[17] - LMOS Operator负责生命周期管理,当新应用安装时接收事件通知并抓取描述文档[18] 行业定位与差异化优势 - 项目探索如何将AI能力贴近企业熟悉的JVM技能栈,避免企业抛弃既有成果重建Python技术团队[4][6] - 与主流AI工具生态分道而行,避免企业承受无序膨胀的技术栈,某些评测工具为一个函数需要25个容器[7] - 平台让AI代理以最低迁移成本进入生产系统,顺畅对接组织多年建设的DevOps流程、可观测性工具与API库[7] - LMOS协议借鉴W3C成熟标准,从Matter/Thread等去中心化技术中汲取灵感,实现可发现、可互操作的代理网络[19]
Python只是前戏,JVM才是正餐!Eclipse开源新方案,在K8s上不换栈搞定Agent
AI前线·2025-11-09 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