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家战略,构建了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包括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形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12][13] -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目标的关键,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16.0%增至2024年的19.8%,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风电光伏装机规模突破16.9亿千瓦,是2020年的3倍以上 [2][3][21] - 中国通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重点领域低碳发展、完善市场化机制及深化国际合作,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大动力,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12][20][50]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 非化石能源实现跃升发展,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风电光伏装机规模突破16.9亿千瓦,贡献了2020年以来约80%的新增电力装机,风光发电量占比年均提高2.2个百分点 [21] - 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进,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84.0%降至2024年的80.2%,煤炭消费比重由56.7%降至53.2% [23][24] - 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持续提升,新型储能装机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是2020年的20倍,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50%以上煤电机组具备深度调峰能力 [4][26] 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深入推进 - 产业低碳化进程加速,2024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1915万吨,连续15年居全球首位,每4吨电解铝中有1吨使用绿电生产,“三新”经济占GDP比重超18% [29] - 清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完善,2025年1-9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达52.2%,铁路电化率达76.2%,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1734.8万个,是5年前的10倍 [31][32] - 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提升,2024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97.9%,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83%,较2020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 [33][34] 重点降碳路径全面落地见效 - 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深入推进,“十四五”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1.6%,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超5000亿元,2024年合同能源管理新增投资超1700亿元 [37] -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成效明显,2024年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9%,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超4亿吨,再制造产业产值超2000亿元 [38] - 自然生态固碳增汇效能提升,2024年森林覆盖率达25.09%,林草年碳汇量超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近20年为全球贡献约四分之一新增绿化面积 [39][41] 支撑保障体系不断夯实 - 基础能力持续提升,发布110项“双碳”领域国家标准,上线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绿色贷款余额达36.6万亿元,投向具有碳减排效益的贷款占比近七成 [44][46] - 科技创新深度赋能,2024年绿色低碳技术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量达6356件,是2020年的2.3倍,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48] - 市场化机制日益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额约498.3亿元,绿色电力交易达20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3% [49] 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 深度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坚定维护《巴黎协定》,积极履行报告义务,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51] -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在共建国家承建清洁电力项目,推动东道国能源绿色转型 [5][52] - 绿色低碳国际合作亮点纷呈,向全球提供70%的风电设备、80%的光伏组件,“十四五”期间出口产品为其他国家减碳约41亿吨 [54][55]
加强新型储能建设!国务院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5-11-09 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