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让硅谷10万人失业”背后的真相
创业邦·2025-11-10 18:34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科技巨头的裁员潮被包装为“AI替代人”的技术必然结果,但实际上掩盖了企业前期过度扩张、周期性经济调整以及用工模式向非正规化转变等多重因素 [6][9][10][12] - 科技进步,特别是AI的应用,在提升企业效率和业绩的同时,可能加剧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和“好工作”与“坏工作”的二元对立,引发对现有制度是否做好准备的深刻疑问 [6][12][19][20] 科技巨头裁员现状与业绩表现 - 多家科技巨头在2024年开启新一轮裁员,硅谷有近10万人被裁,例如亚马逊计划裁减约1.4万名员工,微软自5月以来已裁员超1.5万名,Meta裁撤人工智能部门600名员工,英特尔在夏季三个月内裁掉2万多人 [7] - 与裁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公司业绩表现亮眼:亚马逊第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上涨13%和39%,谷歌、微软、Meta第三季度均有超10%的增长,股价屡创新高,IBM第三季度也获得超9%的增长并扭亏为盈 [7][8] 裁员潮背后的多重驱动因素 - 部分裁员源于2020-2022年疫情期间的过度扩张,当时线上需求激增且融资成本低,导致企业员工数激增,例如亚马逊员工数从2019年的不到80万翻番至2021年的160万,谷歌从约11万扩张到18.7万 [9] - 疫情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美联储连续加息迫使企业压缩人员,2022年科技企业全球裁员约16万人,2023年约26万人,达到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的最高水平,2024年裁员总数接近15万人 [10] - 企业将裁员原因归结为AI技术的加速应用,并加大AI投入,例如亚马逊预计今年在AI上的资本支出总额约为1250亿美元,试图构建“裁员代表AI水平更高、更能抓住未来趋势”的逻辑 [8] 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与社会影响 - 企业在裁员的同时,增加了临时工等“非正规员工”的招聘,例如亚马逊宣布在美国招聘25万名假日季临时工,形成了“二元劳工市场” [11][12] - 美国从事自由职业的劳动力在2023年达到6400万人,较10年前增加1100万,其中部分劳动密集型零工是被动选择,工作碎片化且缺乏稳定性,难以通过努力成为中产,加剧社会分化 [12] - AI发展本身也依赖大量低薪临时工,如数据标记员、内容审核员,用单调重复的工作反哺AI系统 [12] 历史视角下的裁员与社会分化 - 回顾近半个世纪美国另外两次大规模裁员潮(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制造业转移和90年代的白领裁员),企业均将原因解释为全球化竞争或新技术应用等“自然经济演化” [15][17] - 在新自由主义政策影响下,跨国企业通过全球布局寻求最低成本,并利用税率优势避税,例如“硅谷六巨头”在2011年至2020年间逃避的全球税收高达960亿美元,导致财富高度集中于社会顶层 [19] - 历史数据显示,2010-2020年期间美国69.2%的新增和替换岗位只需高中学历或更低,如零售、货运、餐饮服务等,加剧了学历贬值并堵塞了上升渠道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