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卧底硅谷AI独角兽60天:没有KPI,自觉996,不接受远程办公
量子位·2025-11-11 12:24

公司文化与招聘策略 - 招聘流程独特,不设固定岗位描述,而是通过内部Slack频道集中讨论并挖掘顶尖人才,采用“先挖到最强的人,再决定让其做什么”的逻辑[10][12][13] - 员工兼任猎头与HR角色,主动从客户、新产品创作者或裁员公司中物色候选人,并通过定制化策略(如邀请参与小项目或参观总部)吸引加入[15][16][19] - 团队规模在两年内从20人扩张至250人,其中20%有创始人背景,近40%来自MIT、哈佛等常春藤院校,其余多来自Figma、GitHub等知名企业[22] - 公司管理扁平化,以个人贡献者为核心,创始人每日专注编程,任务分配仅基于能力匹配,无传统层级管理[22][23] 工作环境与员工行为 - 员工自发实行996工作制,周末主动加班推进项目(如浏览器端功能开发),午餐时间持续讨论工作想法,形成高强度但自驱的工作氛围[24][25][26] - 强调面对面协作,办公环境类似大学公共休息室,无公司标识与文化衫,家具为中古淘换,墙上堆满书籍,促进开放交流[31][32][34] - 厨师因快节奏环境感到压力,公司为其开发AI菜单生成器以减轻负担[29] 产品定位与开发理念 - 产品定位专注于提升顶尖开发者的能力,而非降低编程门槛,旨在通过AI工具彻底改变软件构建范式[37][38] - 坚持“提高天花板”策略,面试设置高难度笔试以筛选顶尖人才,内部推行“Dogfooding”文化,员工日常使用Cursor开发自身产品(如网站更新、趣味游戏)[39][41] - 新功能优先内部测试(内部版本领先公开版三个月),通过“Fuzz”仪式集中排查bug,员工既批判又协作解决问题[41][43][45] - 产品融合代码补全、上下文理解与主动协作,支持自然语言指令,被形容为“GitHub+VSCode+GPT”融合体,用户反馈“AI真正懂代码”[52][53][54][55] 商业表现与使命驱动 - 公司成立不到两年估值超百亿美元,年度经常性收入从0美元增长至1亿美元,且无销售团队支持,计划2025年底前实现收入增长十倍[5][56] - 商业成功非核心关注点,ARR达1亿美元时员工反应平淡,更聚焦使命驱动,如弥合人类与AI语言障碍、提升开发艺术性[48][49][57][58] - 公司文化强调“微观悲观、宏观乐观”,通过执行层挑剔追求产品卓越,员工讨论集中于产品与代码而非股票期权[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