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惠民保“上新”
第一财经·2025-11-14 10:08

2025.11. 14 本文字数:3733,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吴斯旻 惠民保面向全国推广即将进入第六年,"特药责任"俨然已成标配。据行业估算,去年惠民保以不到200亿的保费规模贡献了约18亿元的创新药支付金额, 是2021年的约9倍。 但对于全国每年约1.5亿左右的参保人而言,理赔获得感却不尽相同——有人单次获赔近80万元,有人一年获赔了30次,但也有慢病患者"月月就医却没 有一次达到起付门槛",有患者因既往症而遭遇"赔付减半",还有的异地就医者、新市民被惠民保拒之门外。 在此背景下,今年发布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城市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城市商业医疗险(即惠民 保)要按照商业保险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开展业务,坚持保费收取与保障程度相适配、扩面提质与商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不得搞低价无序"内卷式"竞 争;及时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应用纳入责任范围。 近期,多地2026年版惠民保"上新"并开放投保通道,第一财经观察发现:"保费分层"取代"低保费"成为多地惠民保宣传的新趋势;在肿瘤、罕见病用药之 外,慢病、精神疾病用药、院外药、海外药和原研药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