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话纳斯达克副主席:中企仍有赴美上市意愿,期待迎接更多AI企业
第一财经·2025-11-14 22:17

全球IPO市场复苏与地区表现 - 2025年以来全球IPO活动明显复苏,亚洲地区成为国际业务最主要增长动力[3][4] - 纳斯达克今年新增日本IPO数量几乎翻倍,已有5-6家日本企业上市,韩国公司也有稳定储备[5] - 欧洲在金融科技和移动出行领域上市兴趣升温,中东地区被视为潜在增长市场,目前已有约120家中东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5] - 香港交易所2025年IPO规模达到2164.74亿港元,时隔4年再次突破2000亿港元,当前排队企业近200家,很可能跻身全球IPO规模前三[9] 中国企业上市动态 - 今年以来有66家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IPO,虽单笔规模多集中在600万-700万美元,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企业上市需求持续[3] - 2024年中国公司在美股纳斯达克上市数量达52家,创历史新高,比高峰期2019年的29家还多[6] - 医疗健康领域中国企业保持较高赴美上市意愿,部分企业通过SPAC合并、直接上市等多元路径登陆纳斯达克,去年年末有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成功挂牌[5][6] - 纳斯达克拟修改规则,对主要在中国运营的新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最低要求调整为2500万美元[10] 行业分布与趋势 - 主导IPO的行业包括医疗健康(占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总数近三分之一)、金融科技、加密货币、支付服务、移动出行、全球消费、软件科技、自动驾驶[4] - 私募股权支持的企业预计明年将成为纳斯达克IPO的重要力量,AI企业是重点争取的上市资源[6] - AI与数据中心资本支出正迈向每年4500亿美元规模,2026年预计产生约7250亿美元运营现金流,企业纷纷转向债券市场融资[8] - 全球数据中心与AI基础设施建设总成本可能超5万亿美元,部分机构预测全球AI相关资本支出将达7万亿美元[8] 纳斯达克竞争优势与规则调整 - 纳斯达克相对于纽交所财务要求更低、周期短,科技股定位对AI、自动驾驶、新能源等赛道企业能给予更高估值[6] - 纳斯达克致力于成为企业首选上市平台,通过优化流动性、提升服务质量、升级技术等方式与全球交易所竞争[9] - 今年9月纳斯达克提议修改上市标准,将最低公众持股量市值从500万美元提高至1500万美元,并加快低市值公司停牌退市流程[10] - 纳斯达克表示是最佳上市地,愿意欢迎更多人工智能企业上市,特别提及欢迎OpenAI来纳斯达克上市[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