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技术进展与成员表现 - 部分成员采用低成本硬件方案取得良好效果,已成功部署act和pi0模型 [1] - 部分成员在算力、数据采集、模型优化和项目实战方面遇到障碍 [1] - 针对算力不足问题,社区分享轻量化方法可实现SOTA性能 [1] - 数据采集建议从遥操作入手,重点关注数据质量,噪声数据影响模型效果 [1] - 数据量不足时可尝试real2sim2real方法,机械臂用户可采用RL+VLA方案 [1] - 人形和高自由度本体不建议轻易尝试RL+VLA方案,效果难以实现 [1] 社区资源与服务体系 - 社区已建立技术路线分享、直播、问答、求职、赛事等多版块,形成产业、学术、求职闭环 [2] - 提供持续直播分享,涵盖本体、数据、算法等领域,探讨行业问题与发展方向 [4][5] - 汇总近40+开源项目、60+数据集、主流仿真平台及各类技术学习路线 [12] - 建立与多家具身公司的岗位内推机制,帮助成员对接心仪公司 [11] - 社区成员近3000名,来自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等200家高校及机器人公司 [11][12][81] 技术专题研究内容 - 数据采集专题包括遥操作算法与硬件、RoboTwin 2.0数据生成器等研究方向 [6] - 灵巧手专题涵盖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硬件设计、触觉传感器等5个子领域 [6] - VLA模型专题包含交错图文指令框架、泛化差解决方法、安全建模等5项内容 [6] - 具身世界模型专题涉及4D世界模型EnerVerse、空间泛化智能等4个前沿方向 [6] - 大模型技术专题覆盖推理加速、微调、部署框架等6个关键技术点 [6][52][62] 行业知识库建设 - 汇总国内外具身智能高校实验室信息,助力成员学术深造 [14] - 整理国内外机器人公司资料,覆盖教育、工业、医疗等应用方向 [17] - 汇集机器人导航、动力学、路径规划等基础理论书籍PDF资源 [23] - 整合机器人零部件品牌,包括芯片、激光雷达、相机等供应链信息 [25] - 建立仿真平台、ToF相机、数据采集方案等工程实践数据库 [27][29][31][35]
大多数开始具身研究的同学卡在了这些地方.......
具身智能之心·2025-11-18 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