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收割机”?地下700米的大国重器建设成功
仪器信息网·2025-11-19 11:55
项目重大进展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设成功并发布首个物理成果 [1] - 利用JUNO投入运行后59天获取的数据,成功测量了两个关键的"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测量精度提升至此前最好结果的1.5到1.8倍 [1] - 江门中微子实验成为国际上首个建成的新一代超大规模、超高精度的中微子实验装置 [3] 技术性能与科学意义 - 通过反应堆中微子证实了此前存在的"太阳中微子偏差",该偏差约为1.5倍标准偏差,未来可通过同时测量太阳和反应堆中微子进一步研究 [3] - 运行期间首批数据显示,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已准备好开展前沿研究 [3] - 探测器性能分析论文已提交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物理C》并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发布 [3] 核心技术与工程突破 - 项目在高探测效率光电倍增管、超高透明度液体闪烁体、超低本底材料和精密刻度系统等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4] - 核心探测器为有效质量达2万吨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安置于地下实验大厅44米深的水池中央 [4] - 探测器主支撑结构为直径41.1米的不锈钢网壳,承载包括35.4米直径有机玻璃球、两万吨液体闪烁体、2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及2.5万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