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P出资回暖,万亿资金流向何处?——《LP全景报告2025》发布
FOFWEEKLY·2025-11-20 14:20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在深度调整后呈现“冰火交织”的复杂图景:募资与投资端温和回暖,但传统IPO退出渠道持续萎缩,推动S交易与并购成为重要退出路径[4][5] 市场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国资主导地位稳固,资金高度聚焦硬科技领域并显著“投早、投小”[4][5] 在此背景下,LP的职能定位从市场化财务配置全面转向服务国家战略,并催生了“退募投管”新次序与直投化趋势,正在重塑行业游戏规则[4][6] 市场全景与LP职能转变 - 2025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显现回暖迹象,募资与投资端均实现近10%的回升,但传统IPO退出渠道(除港股外)持续收窄,促使S交易额同比大幅增长[5] - 市场资金结构已根本改变,国资稳居主导地位,占出资总额80%以上,资金在政策指引下强力聚焦半导体、先进制造等硬科技领域,投资占比预计稳定在80%以上[5] - LP职能定位发生根本转变,从金融属性偏向产业属性,全面服务国家战略,市场运作次序从“募投管退”转变为“退募投管”,且LP直投化趋势愈发明显[6] - 2025年前三季度,机构LP出资私募股权基金总认缴规模约1.24万亿元,同比增长9%[13] 新备案基金3438支,同比上涨15.18%,其中创业投资基金2241支,占比65%[13] - 政策型LP的出资规模占比达到53%,国有控股及参股资金规模占比超80%,纯市场化资金占比不足20%[15] 管理人端,国资背景与民营背景管理人的募资规模对比约为7:3[19] 各类LP在存量周期下的博弈 - 政策型LP在2025年前三季度资金供给占比53%,出资规模较去年同期上升[35] 政府引导基金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绩效评价升级,并逐步构建统一大市场下的新体系[34][37] - S基金与并购基金从设立探索进入实操阶段,成为重要退出工具,地方政府主动参与GP-Led等复杂形式的二手份额交易[36] 政策型LP出资最活跃地区为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和安徽[35] - 产业型LP出资规模预计将超去年,达2022年以来最高,但出资频次逐年下降,体现了国资产业方大额出资占比增加及向长周期、战略性领域转变的趋势[42] - 上市公司产业投资整体趋于审慎,出资规模收缩,有限的出资正向产业母基金与并购基金集中[44] 2025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出资规模中,出资额小于1亿元的占比73%[45] - 金融机构LP出资规模上升,受政策与产业双引擎驱动,政策进一步推动保险、银行资金入市[49] 财务型LP方面,市场化母基金以消化存量为主,S基金在流动性与收益性间寻求平衡[53] - 公共型LP长期资本仍缺位,社保基金虽提升股权类配置上限,但实际效果需时间验证[56] 市场数据与结构性变化 - 2025年人民币基金市场募资回暖,行业存量规模在2024年首次下滑后于2025年实现反弹,但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处于存量市场博弈阶段[9] - 行业管理人持续出清但降速,截至第三季度管理人累计注销547家,新登记72家[21] 出清机构主要分布在管理规模0-5亿的区间,管理人结构持续优化调整[20][21] - 从地域分布看,凭借国家级基金出资,北京、上海成为出资规模最高地区,江苏、浙江则是整体活跃度最高的省份[23] - 科创债作为新的融资渠道受到关注,近5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其期限可与创投基金周期匹配,并提供利率优势和政策红利[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