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价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公用环保|广州水价价改落地,价格机制理顺有望提速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5-05 15:59
广州市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 - 广州市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将于2025年6月1日落地,居民生活用水第一阶梯水价上涨29%,非居民生活用水水价上涨27% [1][2] - 居民生活用水第一/第二/第三阶梯水价分别上调至2.55/3.82/7.65元/吨,涨幅分别为29%/29%/93%,非居民生活用水水价上调至4.40元/吨,涨幅27% [2] 现行水价执行情况及企业亏损 - 广州市现行自来水价格自2012年调整后多年未变,第一档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为1.98元/吨,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28位 [3] - 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利润总额从2017年的3.33亿元降至2023年的-3.34亿元,剔除补贴后从2017年的1.88亿元降至2023年的-5.00亿元,自2019年起持续亏损且亏损规模扩大 [3] 成本传导机制与新版管理办法 - 全国供水行业成本年均上涨约3%,而广州现行水价超过12年未调整,成本传导机制不畅是盈利承压的核心原因 [4] - 2021年10月新版《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施行,强化水价市场化属性,明确监管周期为3年,有望理顺成本传导机制 [4] 核心城市调价的催化作用 - 历史经验显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调价曾助推2015~2017年19个重点城市调价,一线城市价改对全国水价改革有催化作用 [5][6] - 2024年以来已有上海、长沙、南京、广州、深圳启动水价改革,包括3个一线城市和2个新一线城市,前4个城市调价已落地 [6] 全国水价调价进展 - 自2021年8月新版管理办法发布至2025年4月,国内已有39个市级城市(地区)进行自来水价格调价,2023/2024/2025年1-4月分别有13/12/7个城市调价 [7] - 供水价格政策调整持续推进,有助于改善行业回报偏低问题并降低对政府补贴的依赖 [7] 行业展望 - 随着水价政策完善和价格机制理顺,行业整体低回报问题或迎来改观,水务运营类资产有望显著受益 [9]
广州中心城区水价6月1日起上调,但低于去年听证会上多数代表赞成的方案
广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 - 自2025年6月1日起广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将进行调整 居民生活用水第一、二、三阶梯价格调整为2 55元/立方米、3 82元/立方米、7 65元/立方米 并增设合表水价2 80元/立方米 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调整为4 40元/立方米 特种用水价格调整为25元/立方米 [1] - 本次水价改革的适用范围是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在广州中心城区供水服务区域内供应的自来水价格 包括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海珠区、黄埔区、白云区、大学城区域等 其他行政区由各区价格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定价程序 不在本次实施范围内 [1] - 平均供水价格相对原拟定方案有所下降 共减少用户水费支出1 18亿/年 [1] 广州市自来水价格改革背景 - 2024年5月广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上多数人赞成的方案为 居民生活用水三个阶梯水价分别调整为2 60元/立方米、3 90元/立方米、7 80元/立方米 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从3 46元/立方米调整为4 56元/立方米 [2] - 广州市现行自来水价格自2012年实施以来已运行近13年 受宏观经济增长、供水建设投入、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调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城市供水成本已发生较大变化 [2]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基础设施建设 - 在此期间市自来水公司投入约170亿元用于北部水厂及北江引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73条城中村供水改造 完成14 2万户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和3391公里老旧管网改造 实施系统的智慧供水改造 [2] - 服务人口由890万人扩展至1143万人 供水规模由465万立方米/日提升至519万立方米/日 供水管网总长度由5915公里延长至10661公里 [2]
广州中心城区水价6月1日起上调,低于去年听证会上多数代表赞成的方案
央广网· 2025-04-29 14:01
文章核心观点 广州市中心城区自2025年6月1日起调整自来水价格,平均供水价格相对原拟定方案下降,共减少用户水费支出1.18亿/年 [1][3] 分组1:水价调整情况 - 居民生活用水第一、二、三阶梯价格调整为2.55元/立方米、3.82元/立方米、7.65元/立方米,增设合表水价2.80元/立方米 [1][3] - 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调整为4.40元/立方米 [1][3] - 特种用水价格调整为25元/立方米 [1][3] 分组2:适用范围及影响 - 适用范围为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在广州中心城区供水服务区域内供应的自来水价格,其他行政区不在本次实施范围内 [3] - 平均供水价格相对原拟定方案下降,共减少用户水费支出1.18亿/年 [3] 分组3:历史情况及背景 - 2024年5月听证会多数人赞成的方案中,居民生活用水三个阶梯水价分别为2.60元/立方米、3.90元/立方米、7.80元/立方米,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从3.46元/立方米调整为4.56元/立方米 [4] - 广州市现行自来水价格自2012年实施,已运行近13年,受多因素影响城市供水成本变化大 [4] - 期间市自来水公司投入约17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人口、供水规模、供水管网长度均有增长 [4] 分组4:特殊情况说明 - 居民生活用水户用水人口4人及以下有阶梯水量基数,超过4人每增加一人,第一、二阶梯水量上限值增加5立方米 [3] - 本市户籍低收入居民家庭、烈士遗属及优抚对象用水价格不调整,每人每月7立方米以下按0.70元/立方米计收,超出部分按1.98元/立方米计收 [3] - 非居民生活用水包括工业、经营服务用水等多种类型 [3]
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意见有望加速水价改革 中国水务(00855)、粤海投资(00270)等供水运营商受益
智通财经网· 2025-04-03 09:0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完善价格治理机制,重申水价定价和调整机制原则,推进非居民超定额累进加价,有望增厚供水运营商盈利;深圳将举行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水价政策完善和价格机制理顺或改观行业低回报问题,水务运营类资产有望受益 [1][2] 政策相关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推进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垃圾处理计量收费,优化污水处理收费政策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求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引导价格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合理运行 [1] - 2021年我国新版《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施行,强化水价市场化属性,明确城镇供水价格监管周期原则上为3年,可理顺水价成本传导机制 [1] - 意见重申2021年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中水价定价和调整机制原则,以成本监审为基础,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方法,先核定供水企业准许收入,再分类核定用户用水价格 [1] 深圳水价调整 - 深圳市发改委宣布4月11日举行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两个调价方案拟将自来水综合价格由3.449元/立方米上调13.1%至3.8991元/立方米(含税) [2] 行业影响 - 中信证券称核心城市调价对水价改革有催化作用,各地市理顺供水价格机制有望提速,价格机制完善有助改善国内供水行业回报长期偏低问题 [2] - 随着水价政策完善和行业价格机制理顺,行业整体低回报问题或改观,水务运营类资产有望显著受益 [2] 公司受益情况 - 中信证券首推中国水务(00855) [2] - 中泰国际期望水价上调趋势在各地延续,中国水务(00855)、粤海投资(00270)、北控水务集团(00371)皆可受惠,首选中国水务,因其内地供水运营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相对最高,FY25上半年占比达29.0% [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中国水务水务总产能为966万吨/日,自来水产能为672万吨/日,深圳坪山区项目自来水产能达25万吨/日,有望直接受惠于深圳上调水价 [2]
公用环保|深圳启动水价价改,价格机制理顺有望提速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5 08:14
深圳市自来水价格改革听证会 - 深圳市发改委拟于4月11日召开自来水价格改革听证会,提出两个调价方案,综合供水涨幅均为13% [1][2] - 方案一居民生活用水第一/第二/第三阶梯水价上调至2.67/4.54/9.35元/吨,方案二上调至2.94/5.00/10.29元/吨,涨幅分别为0%/13%/17%及10%/25%/28% [2] - 非居民用水方案一上调至4.76元/吨(涨幅26%),方案二上调至4.57元/吨(涨幅21%) [2] 现行水价与成本压力 - 深圳市现行自来水价格自2017年调整后未变化,第一档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为2.67元/吨 [3] - 深圳水务集团净利润从2018年的6.99亿元降至2023年的1.66亿元,供水业务毛利率从31.22%降至20.69% [3] - 全国供水行业成本年均上涨约3%,深圳现行水价超过7年未调整,成本传导机制不畅导致盈利能力承压 [4] 政策与行业影响 - 2021年10月新版《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强化水价市场化属性,明确监管周期为3年,有望理顺成本传导机制 [4] - 历史经验显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调价曾催化2015-2017年19个重点城市跟进,2024年上海、长沙、南京、深圳启动调价或加速全国机制理顺 [5][6] - 2021年8月以来国内35个市级城市已进行自来水调价,2023/2024年分别有13/14个城市调整,政策推进有望改善行业回报偏低问题 [7] 行业趋势 - 水价政策完善与机制理顺或改观行业低回报现状,水务运营类资产将显著受益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