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考古学
icon
搜索文档
云冈石窟最大洞窟出土动物遗存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09:03
云冈石窟考古发现 - 云冈石窟第3窟出土56件动物遗存,包括狗、马、猪、牛、羊的骨骼 [1][2] - 出土动物骨骼中,牛和马在北魏和辽金时期主要用于畜力开发,狗可能用于警卫和陪伴 [2] - 猪在北魏时期未出现,羊和狗的数量在两时期无明显变化 [2] 动物遗存利用分析 - 出土动物骨骼大多破碎,以头骨、牙齿、下颌等肉类较少的部位为主,四肢骨较少,反映高强度利用 [3] - 考古人员推测这些动物遗存可能与开凿工匠的饮食结构有关,或为劳动后补充肉食营养 [3] - 石窟寺等佛教之地出土动物遗存较为罕见,此次发现还原了先民利用畜力开凿石窟的场景 [3] 云冈石窟背景信息 -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现存大小窟龛252个 [2] - 第3窟是云冈石窟规模最大的洞窟,保留大量开凿、取石及后世修补痕迹 [2] - 除动物骨骼外,第3窟还出土陶片、瓷片、石雕、钱币及建筑构件等 [2]
考古新成果破解青藏高原人类早期迁徙生存密码
新华社· 2025-04-30 08:58
考古发现与人类迁徙 - 尚嘎岗遗址揭示早期人类在距今10万年左右已踏入西藏高原中部 出土的石制品组合表现出旧石器时代中期技术特征 [2] - 秀玛洞穴遗址呈现4万年前青藏高原西部洞穴类型遗址的使用情况 出土大量石制品 文化遗存与尼阿底遗址、梅龙达普遗址二期相当 [2] - 噶尼遗址和夏达错遗址表明细石叶技术在距今1万年左右到达西藏西部并延续至6000年前 夏达错遗址出土距今8000年的磨制石针 标志青藏高原最早磨制技术出现 [3] 技术特征与生存智慧 - 尚嘎岗遗址石器通过超景深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分析 推测用于加工皮毛等活动 展现早期人类高海拔极端环境生存智慧 [2] - 从打制石器到磨制技术的转变 表明西藏石器时代生产技术发展的革新阶段 [3] 考古学意义 - 这些考古项目为破解青藏高原人类早期迁徙生存密码 构建西藏考古学文化石器时代时空框架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1] - 秀玛洞穴遗址文化面貌与同期遗址存在差异 对探讨高原腹地不同技术人群的迁徙、交流和融合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
嘎拉的风,也曾磨砺先人
人民日报· 2025-04-29 06:36
考古发现 - 玛不错遗址是迄今发现的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揭示了一个新的高原考古学文化 [1] - 遗址出土的陶片历史超过三千年,采集到绳纹、刻划等纹饰组合的陶片 [1] - 玛不错先民展现出较高的适应性,包括相对发达的上肢肌肉、高度的牙齿磨耗、极低的龋齿率 [2] 科研技术 - 运用古DNA、沉积物古DNA、稳定同位素分析、古蛋白分析、脂质残留物分析等技术方法研究遗址出土的生物遗存 [2] - 结合传统的年代学、地貌重建、气候重建、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2] 团队合作 - 玛不错考古队由多家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队伍团结是开展田野工作的前提 [2] - 队员之间、与乡政府年轻干部、当地民工之间关系融洽如"大家庭" [2] 遗址保护 - 5个年度的科研探索仅揭开玛不错遗址1%面积的阶段性成果 [4] - 需要继续做好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 [4] 地理环境 - 玛不错位于嘎拉古湖盆地,临近喜马拉雅中段冰川,常刮6-7级大风 [1][2] - 历史上该地区曾大湖汤汤、水丰草美,是古人喜欢的地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