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收+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券商资管高管变动潮再添一例 兴证资管刘宇接任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5-22 16:33
人事调整 - 兴证资管董事长孙国雄因到龄退居二线,转任业务巡视员 [1] - 原兴证投资执行董事兼总裁刘宇接任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 [1] - 新任董事长刘宇现年54岁,拥有管理学博士学位及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职业生涯横跨审计、交易所监管与资管领域 [3] - 原兴业证券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蔡晓斌将接任兴证投资总裁职务 [3] - 2024年9月原总经理徐翔离职,2025年3月副总经理杨华升任总经理,同时提拔郑方镳为副总经理 [3] 公司发展 - 孙国雄任期内公司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从2022年末的7464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1010亿元 [3] - 2023年11月获批公募基金管理资格,2025年2月完成首只公募基金发行 [3] - 当前管理公募产品27只,非货币公募规模112亿元 [3] - 2024年ABS管理规模同比增长35%,同业合作项目新增12个 [3]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176亿元,全年实现营收165亿元,净利润009亿元 [4] 行业背景 - 2025年以来已有东方红资管、海通资管等11家机构发生高管更迭 [4] - 福建证监局曾于2024年12月对兴证资管单一资管计划规避监管问题出具警示函 [4] - 公司表示将推进公私募产品系统化建设,重点发展低波动绝对收益型产品 [4] - 市场分析认为刘宇的跨领域经验或将为公司带来投研体系与风控机制的优化 [4]
光大保德信教训
光大保德信基金发展困境 - 总经理刘翔因公司业绩下滑离职 2020-2024年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从1175亿元降至934亿元 公募剔除货币理财规模从794亿元缩水至570亿元 [3][5][6] - 固收业务表现优异但规模停滞 近十年固收收益率行业第一 但债券型基金规模长期徘徊在400-600亿元区间 [11] - 管理层频繁变动 2020年以来董事长、副总经理等核心职位均由光大证券派驻人员接替 [8][14] 股东控制力与资源传导 - 股东结构未发挥协同效应 光大证券(55%)与保德信投资(45%)未整合投研资源 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13] - 光大证券经营困境波及子公司 2016年MPS事件后净利润从30亿元暴跌至5亿元 2022-2024年营收三连降 [14][15] - 光大证券人事动荡传导至基金公司 2024年董事会改组后 基金公司高管变动与之形成联动 [17] 公募行业治理模式变迁 - 股东介入程度加深 从"甩手掌柜"转向直接参与人事与业务决策 打破原有权力平衡 [19] - 头部机构频现控制权争夺 费率下行加剧利润压力 股东为保障收益强化管控 [20] - 央企背景公募存在行政化管理问题 市场化运作与股东行政化思维产生冲突 [14] 人事变动与团队重构 - 刘翔团队重建引发人才流失 引入前海开源旧部卢超铭、陶曙斌 同时导致何奇、董伟炜等权益投资骨干离职 [10] - "固收+"战略改变人员结构 固收产品占比超60% 权益投研团队持续动荡 [10] - 光大证券系全面接管 董事长、代任总经理等关键岗位均由股东方人员担任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