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F filings
搜索文档
Zacks Investment Ideas feature highlights: Nvidia, Palantir, Apple, Alibaba, Baidu and Bank of America
Yahoo Finance· 2025-11-05 21:50
13F报告的核心观点 - 13F报告旨在为华尔街、散户投资者和较小机构投资者提供透明度,展示全球部分最成功和最有影响力的投资者交易的股票和资产[5] - 尽管13F报告能提供透明度、娱乐性、潜在研究材料和宝贵见解,但它们常被误解并可能误导普通投资者[4] - 13F报告存在诸多局限性,包括数据过时、披露不完整和名义价值误导等[12] 13F报告的定义与要求 - 13F披露是一份季度报告,管理资产达到或超过1亿美元的机构投资者必须每个季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5] - 这些报告需要在每个日历季度结束后的45天内提交,例如第三季度于9月30日结束,投资者应预计13F报告将在未来几周内陆续发布[4] - 报告中包含证券名称、证券类型(如“看涨期权”或股票)、持有股数或合约数、头寸的公允市场价值以及该头寸在投资组合中的占比[5] 分析13F报告的常见陷阱 - 数据过时:业余投资者最大的误区是假设13F中列出的头寸,提交机构目前仍持有,实际上45天内可能发生很大变化,且机构无义务在提交后通知公众其头寸变动[2] - 仅披露多头头寸:投资者可能因看到机构做多某股票而增强信心,但理论上该基金可能持有同等规模甚至更大的未披露空头头寸,即投资组合经理可能实际押注股票下跌,但13F披露显示其看涨[1] - 时间框架未知:即使头寸与13F显示一致,也无法知晓该头寸是意在短线交易还是长期投资[6] - 名义价值具有误导性:13F披露代表的是名义价值而非实际价值,例如迈克尔·伯里本季度的13F显示其通过看跌期权做空价值约1.86亿美元的英伟达(占组合约66%)和约9.12亿美元的Palantir(占组合约13%),但他很可能只是支付少量溢价来控制巨大风险敞口,实际做空规模远小于此[7] - 确认偏误:投资者往往依赖13F报告而不是自己进行研究并制定策略,但机构投资者也经常犯错,盲目跟随会导致不良习惯和不盈利的交易[8] 值得关注的13F报告案例 - 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和大卫·泰珀的Appaloosa Management是两家值得追踪的13F报告,因其不仅正确率高,且常进行高确信度的长期投资,易于追踪[9] - 例如,巴菲特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买入苹果公司股票,此后该股票上涨了十倍[9] - 泰珀则在去年底开始买入如阿里巴巴和百度等受挫的中概股,随后这些股票出现爆炸性上涨,此外在其最盈利的交易中,泰珀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买入了如美国银行等受挫的银行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