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 cell mediated diseases
搜索文档
Telitacicept Achieved Primary Endpoint of Reducing Proteinuria in Stage A of a Phase 3 Clinical Study for IgA Nephropathy in China
Globenewswire· 2025-11-09 00:45
核心观点 - 泰它西普(telitacicept)在治疗IgA肾病(IgAN)的中国三期临床试验A阶段达到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显示其能快速、显著降低蛋白尿并稳定肾功能,且安全性良好[1][2][3][5] 临床试验设计与背景 - 该研究是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318名具有高进展风险的IgAN成年患者[2] - 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每周皮下注射一次泰它西普(240毫克)或安慰剂[2] - 试验数据在2025年美国肾脏病学会肾脏周上作为最新突破性研究进行口头报告[1] 主要疗效终点结果 - 治疗39周后,泰它西普组24小时尿蛋白肌酐比(24h-UPCR)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55%[1] - 与基线相比,泰它西普组24h-UPCR降低58.9%,而安慰剂组降低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 关键次要疗效终点结果 - 肾功能稳定:泰它西普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对于基线的几何均值比显示稳定(-0.10),而安慰剂组则出现下降(-0.77)[5] - 降低肾功能恶化风险:泰它西普组eGFR下降≥30%的患者比例为6.3%,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的27.0%[5] - 达到蛋白尿缓解阈值:泰它西普组61%的患者24h-UPCR <0.8 g/g(安慰剂组19.5%),42.1%的患者<0.5 g/g(安慰剂组7.5%),24.5%的患者<0.3 g/g(安慰剂组0.6%)[5] 安全性数据 - 泰它西普显示出良好且耐受性佳的安全性特征[6] - 虽然泰它西普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更高(89.3% vs 78.6%),但大多数为轻度或中度[6] - 泰它西普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2.5% vs 8.2%)[6] 药物机制与开发进展 - 泰它西普是一种新型重组融合蛋白,通过选择性抑制B细胞存活所必需的两种细胞因子BLyS(BAFF)和APRIL,实现双重B细胞通路抑制[9] - 该双重靶向机制可减少自身反应性B细胞和自身抗体的产生[9] - 泰它西普在中国已获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适应症[10] - 针对IgA肾病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已提交至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若获批将成为其在中国的第五个适应症[7] - 一项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三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以支持其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潜在获批[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