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binational Creativity

搜索文档
人类创造力的核心机制,AI已经开始掌握了 | 北大CogSci 2025(Oral)
量子位· 2025-06-25 13:00
核心观点 - 北大团队提出系统性框架IEI(识别-解释-引申),首次从认知科学角度量化评估AI模型的组合创造力(Combinational Creativity)[1][13] - GPT-4等先进模型在创意理解任务上已超越普通人类(准确率70% vs 50%),但在深层语义解读(如隐喻)上仍落后于人类专家(专家胜率78%)[2][21] - 通过IEI框架优化后,AI创意生成质量提升35%(基于人类专家盲测),证明AI创造力可通过结构化思维引导优化[23][26] 组合创造力机制 - AI展示三层认知能力:识别基本元素(如寄居蟹与易拉罐)→解释功能关联(容器功能相似)→引申深层含义(环保反思)[8][9][17] - 组合创造力是人类创新的核心能力,指通过重组已有概念生成新颖且有意义的想法[11] - 传统评估方法仅关注结果新颖性,而IEI框架首次揭示创造性过程的结构与机制[12][14] 实验数据 - **模型表现**:GPT-4o在识别(75.67分)、解释(85分)、引申(73.5分)任务中综合领先,显著优于平均人类(三项分别为53.42/70.33/51分)[23] - **生成优化**:使用完整IEI方法的模型生成结果排名分(2.1)接近人类专家(1.8),优于简化II方法(2.9)[24][25] - **跨模型对比**:Claude-3.5-Sonnet在引申任务得分74.19,超过Gemini-1.5-Pro(54.34)[23] 方法论价值 - 为AI创造性应用提供结构化路径:理解组合意义而非机械拼贴[33] - 首次建立人类与机器创造力的标准化比较基准[33] - 可应用于产品设计领域(如将护手霜与皇冠创意组合)[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