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xport - driven growth strategy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经济分析师:量化中国产能过剩对外国制造业的外溢影响-Global Economics Analyst_ Sizing the Foreign Manufacturing Spillovers from China's Overcapacity (Briggs_Peters_Shan)
2025-09-19 11:15
行业与公司 * 研究聚焦于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及其对全球制造业的溢出效应 行业涉及广泛的制造业 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如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锂离子电池和半导体等[2][13][65] * 报告由高盛全球经济研究团队撰写 涉及对中国整体经济和特定行业(如汽车)的分析[1][26]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出口增长保持韧性 原因包括巨大的成本优势、庞大的生产产能以及AI/机器人应用带来的制造业生产率提升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 即使在美国征收关税后 中国出口依然保持增长[2][6][15] * 中国在多个关键产品类别的产能已超过全球需求 例如太阳能组件、锂离子电池和电动汽车的产能均超过全球需求的100% 这使得出口成为消化过剩产能的主要出路[17][19][20] * 中国出口结构正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商品转变 与发达市场(DM)出口的相似性增加 这加剧了与DM制造商的直接竞争[46][47][51] * 定量估计显示 中国出口水平增加1个百分点(超出全球需求带动的部分)会使其他主要经济体未来一年的GDP增长降低0.1-0.3个百分点 对欧洲(尤其是德国和中欧)的影响更大[2][45][54] * 若中国出口相似性以近期趋势继续增加 每年将使DM的GDP再减少0.1-2个百分点 对欧洲和东亚经济体的影响更大[2][51][54] * 结合高盛的出口预测 中国的出口驱动型增长策略预计每年将对DM GDP造成0.1-0.2个百分点的阻力 对主要出口国如中欧和德国的影响将升至0.3个百分点每年[2][54][55] * 若中国向高科技商品的转型速度快一倍 对其他国家的GDP影响将更大 达到每年-0.2至-0.4个百分点[2][57] 其他重要内容 * 以汽车行业为案例研究 中国全球汽车出口份额在过去五年从近乎零增至约10% 但增长主要面向新兴市场(EM) 对DM的直接影响有限 然而 中国竞争仍通过抢占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市场(包括对华出口下降和对EM出口收缩)间接对DM制造业就业产生了显著阻力[26][27][31] * 溢出效应可能被低估 原因包括中国生产对外国中间投入品的需求抵消作用较历史时期更小(外国附加值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从2000年代中期的近25%降至2021年的16%)[61][64][65] * 中国若在可能推动未来创新的产品上继续增长产能和出口(例如已成为全球半导体生产领导者) 可能会将创新溢价转移至中国 并与外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放缓相关[65][69] * 中国供应增加也可能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 带来通缩压力 高盛估计商品供应每增加1个百分点(占国内商品总需求的比例)会使消费者价格降低0.8% 这将提升实际消费者支出能力 并为全球央行通过更宽松的政策来抵消制造业阻力、支持增长提供更多空间[70][71] * 尽管已宣布遏制产能过剩的反内卷措施 但其深层原因在于优先生产而非消费的财政体系以及地方官员面临的激励结构 旨在加强而非削弱中国制造业竞争力 因此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解决 并且可能在其他行业重新出现[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