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inancial Product Consumer Rights Protection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 3·15丨金融产品消费权益保护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15 17:07
文章核心观点 梳理常见金融产品问题与维权路径,让“315”不止一天 [1] 案例一:银行理财误导销售案 - 案例:消费者在北京某银行买理财,销售人员宣称“保本保收益”,实际为高风险非保本型,产品到期消费者亏损严重后起诉银行 [3] - 处理结果:北京金融法院认定银行误导宣传、未充分揭示风险,违反相关法规,判决银行赔偿部分损失并整改销售流程 [4] - 维权提示:要求银行提供产品说明书并查看“风险等级”和“收益类型”;对销售人员承诺的“保本”等关键信息录音或书面确认;通过银行内部投诉机制或向银保监会12378热线反映 [5] 案例二:非法贷款中介欺诈案 - 案例:消费者被不法中介以“快速办理贷款”“低利率”吸引,中介利用信息差夸大贷款难度、包装资质,收取不合理费用后被举报 [7] - 处理结果: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打击黑灰产,查封多家违规中介机构 [8] - 维权提示: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介公司经营许可;拒绝“砍头息”,警惕预先支付手续费等行为;发现虚假宣传可向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举报 [9] 案例三:金融科技平台数据泄露案 - 案例:某金融平台因技术漏洞致用户隐私泄露用于电信诈骗,消费者查明来源后投诉平台 [11] - 处理结果:该市网信办要求涉事平台限期整改,并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处以罚款 [13] - 维权提示:关闭App不必要授权;为金融账户设置独立高强度密码并每季度更新;因信息泄露遭受损失可向平台主张民事赔偿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