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m productivity

搜索文档
技术银行:银行的技术采用及其影响
NBER· 2025-05-19 18: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构建并估计银行效率和企业生产率内生增长模型,银行采用企业家生产的资本品中的技术,银行效率和企业生产率相互影响 [4][6] - 提高银行系统技术采用水平至数据分布前半部分平均水平,可使经济长期增长率从2%提升至2.17% [4][6] - 基于美国银行、大都市和州级数据的实证证据与模型关键机制一致 [4][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引言 - 金融机构采用新技术的经济影响复杂,其对经济整体的益处尚不明确 [6] - 构建银行采用技术的模型,提高银行技术采用水平可降低贷款利率,提高人均GDP增长率 [6] - 提供基于银行、大都市和州级数据的实证证据,支持模型关键机制 [7] 2. 模型 2.1 企业家、工人和职业选择 - 连续个体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成为企业家或工人,企业家生产资本品,工人提供劳动力 [31] - 企业家生产有成功和失败概率,需向银行借款支付工资,其利润受工资率和贷款利率影响 [33][37] - 个体根据企业家利润和工资比较进行职业选择,存在职业选择阈值 [38] - 假设个体签订风险分担计划,以对数效用最大化终身效用 [39][40] 2.2 银行 - 银行将存款转化为贷款给企业家,在贷款市场进行古诺竞争,分两阶段决策 [41] - 第二阶段,银行根据贷款需求和资源约束,为企业家提供贷款,均衡时存在对称解 [42][47] - 第一阶段,银行购买企业家生产的资本品以提高效率,贷款生产函数为柯布 - 道格拉斯形式 [52] - 银行选择资本品和存款数量以最小化资金成本,单位资金成本受资本品价格、存款利率和企业生产率影响 [55][58] 2.3 消费品生产 - 代表性企业使用资本品生产消费品,以利润最大化选择资本品投入 [59][60] - 消费品价格为1,企业对资本品的需求和利润可通过求解得到 [61][62] 2.4 市场出清 - 存款市场、贷款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品市场和消费品市场需满足各自的出清条件 [63][72] - 各市场通过价格和数量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经济均衡 [66] 3. 均衡及其性质 3.1 时间线和跨期对称均衡 - 模型时间线包括个体职业选择、银行决策、企业家还款和收入分配等阶段 [75] - 定义跨期对称均衡,通过四步求解,存在唯一职业选择阈值 [76][81] - 职业选择阈值受存款利率、银行效率、企业生产率和银行数量等因素影响 [85] 3.2 跨期均衡和平衡增长路径 - 企业生产率和银行效率的动态变化取决于职业选择阈值 [92][95] - 经济存在唯一的平衡增长路径,在该路径上企业生产率和银行效率增长,职业选择阈值和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95] 4. 模型估计 - 模型参数包括资本份额、贴现因子、银行效率等,部分参数通过校准确定,部分通过矩估计法估计 [99][101] - 假设个体能力服从帕累托分布,验证努力函数为特定形式 [101][102] - 校准部分参数,如资本份额、贴现因子、项目成功率等,使其匹配数据特征 [103] - 利用银行IT预算数据校准γ和估计ν,通过矩估计法估计其余参数,使模型匹配多个数据矩 [103][107] 5. 量化银行技术采用 5.1 传导机制 - 增加贷款生产函数中资本品份额ν,可提高银行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和贷款利率 [122] - 贷款利率下降刺激资本品生产和贷款、劳动力需求,提高工资率,使职业选择阈值上升 [122] - 银行效率和企业生产率提高,但银行效率增长更快,导致贷款利率和CFI持续下降,经济增长加速 [126][129] 5.2 长期影响 - 永久增加资本品份额,重新校准τ,可使银行更高效,降低贷款利率 [130][133] - 贷款利率下降促使更多有能力的企业家生产,提高企业生产率和GDP增长率,改变企业规模分布 [134][135] 6. 实证证据 6.1 数据和测量 - 用银行CFI作为银行效率代理变量,用银行IT预算占非利息费用的比例衡量银行IT采用 [138][139] - 用BDS数据库分析企业规模分布,计算其标准差和偏度,用Rajan和Zingales方法衡量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 [142][145] 6.2 银行技术采用和CFI - 银行IT费用强度与银行CFI呈负相关,增加IT费用强度可降低CFI,可能替代劳动力 [147][150] - 用转移份额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建立技术采用与银行效率的因果关系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