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on - Tech Exports
icon
搜索文档
2026 年亚洲经济展望 - 从科技到非科技- 复苏范围扩大-2026 Asia Economics Outlook-From Tech to Non-Tech – The Recovery Broadens
2025-11-17 10:42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亚洲(包括亚太地区)宏观经济 [1][2] * 涉及的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 印度 日本 韩国 澳大利亚 以及东盟国家(马来西亚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泰国)等 [43][52][90] 核心观点与论据 经济增长:从科技出口转向更广泛的复苏 * 亚洲科技出口因人工智能相关需求强劲 2025年至今出口增长约8% 高于2024年的5%增长 [15] * 但科技出口仅占整体出口的25% 且资本密集度高 对经济的溢出效应有限 非科技出口占整体出口的75% 自2024年12月以来因贸易紧张几乎无增长 [16] * 预计从2026年初开始 随着贸易紧张局势缓解(美国对亚洲的贸易加权关税预计下降5个百分点至20%)以及货币宽松的滞后效应 非科技出口将加入复苏 [19] * 非科技出口复苏将产生更积极的溢出效应 带动资本支出 momentum 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 从而提振工资增长和 discretionary consumption [3] * 预计亚洲实际GDP增长率将从2025年第四季度的低谷4.3%加速至2026年第四季度的4.7% 除中国外的亚洲名义GDP增长率将从2025年第四季度的5.5%反弹至2026年第四季度的7.2% [3][41] 通货膨胀:通缩压力在2026年缓解 * 随着复苏范围扩大 整个地区的基础通胀应会温和上升 除日本外的亚洲整体通胀将温和上升 但将保持在央行舒适区内 [4] * 预计亚洲通胀将从2025年的1.1%温和上升至2026年的1.5% 超过90%的亚洲经济体通胀将保持在央行舒适区内 [55] * 在中国 预计通缩压力仅会温和缓解 明确的通缩退出要到2027年才会实现 2026年GDP平减指数预计平均为-0.7% [48][58] * 在日本 预计 headline CPI 将从2026年第一季度起降至2%以下 但美国式核心CPI将逐渐上升 到2026年底达到1.8% [61] 货币政策:接近降息周期尾声 * 随着增长前景改善和通胀正常化 央行们正接近降息周期的尾声 [5] * 除澳大利亚外 预计亚洲央行在2026年将按兵不动 日本央行预计在2025年12月仅加息一次 然后在2026年全年保持利率不变 [5][76] * 本周期内 除中国和日本外的亚洲地区政策利率已从峰值下降100个基点 [74] * 中国人民银行预计在2026年第一季度降息10-20个基点 2026年全年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5-50个基点 [75] 财政政策:有限的财政支持 * 由于相对于疫情前水平仍较高的公共债务与GDP比率 预计大多数亚洲经济体将保持渐进的财政整顿路径 [83] * 预计中国和日本的财政赤字将扩大 中国2026年扩大后的财政赤字预计扩大0.5个百分点 日本财政赤字预计从2025年占GDP的-0.8%扩大至2026年的-1.9% [5][83] 其他重要内容 主要经济体的关键辩论与展望 * 中国:预计在2027年初才能退出通缩 2026年实际GDP增长从4.6%升至5.0% 名义GDP增长保持 subdued 接近4.0% [48][53] * 印度:预计名义GDP增长将从2025年第四季度的6.7%加速至2026年第四季度的10.7% 为亚洲最强 受国内消费驱动 [49] * 日本:在扩张性财政政策支持下 2026年名义GDP增长预计保持强劲 约2.5% [50] * 东盟:经济表现分化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因非科技出口占比高而保持强劲增长 印尼 菲律宾和泰国则面临周期性及结构性阻力 [52] 风险因素 * 上行风险:美国增长强于预期 或中国加速再平衡 导致更快的通缩退出和更好的名义GDP增长结果 [85][86] * 下行风险:美国政策限制的滞后效应导致轻度衰退 拖累亚洲非科技出口 或中国推出大规模供给侧刺激方案 加剧通缩压力 [87][88] 与市场共识的差异 * 相对于共识 公司的增长预测略高 通胀预测较低 因假设中国主导的通缩压力虽缓解但仍将持续 这意味着央行降息的空间比市场定价的更多 [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