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hermal Imaging Equipment
icon
搜索文档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热成像设备‌行业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细分市场、企业布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成本下探与场景深化,医疗等民用市场成增长主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2 08:51
行业概述 - 热成像设备是一种通过接收红外辐射并将其转换为可见热图像的光电设备 能够以非接触方式直观呈现物体的温度分布 [1][2] - 按工作温度可分为需低温制冷的制冷型热成像仪和无需制冷的非制冷型热成像仪 按功能可分为测温型和非测温型 [3] - 行业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 呈现出国产化、智能化与成本持续下探的明确趋势 [1]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以红外探测器为核心 非制冷型技术国产化率超80% 成本显著下降 [1][4] - 中游以高德红外、睿创微纳等企业为主导 实现从芯片到整机的全链条整合 [1][5] - AI算法与热成像深度融合使目标识别准确率突破95% 边缘计算实现0.8秒实时响应 [5] - 下游应用覆盖军用与民用两大板块 军用包括红外制导和夜视侦察 民用包括工业检测、安防监控、医疗健康及消费电子 [1][5] 市场规模 - 2020至2024年中国热成像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4% 2024年已达810亿元 [1][6]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900亿元 [1][6] - 2024年军用热成像设备市场规模达275.4亿元 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300亿元 [6] - 预计到2030年热成像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8] 竞争格局 - 国有军工企业主导军用高端市场 上市公司形成中坚力量 [8] - 高德红外2024年营收26.78亿元 睿创微纳营收43.16亿元及净利润6.1亿元 [8] - 企业布局呈现技术驱动与场景深耕并重特征 睿创微纳垄断消费电子与工业市场 高德红外主导军用领域 [9] - 海康威视与大华股份依托安防渠道优势跨界渗透智慧城市与交通监测领域 [9] 技术发展 - 国产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推动设备向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 [9] - 像元尺寸持续缩小 探测器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显著提高 [9] - AI算法能够对热成像图像进行实时分析 实现自动目标识别、异常检测以及预测性维护等高级功能 [9][10] 应用领域 - 工业领域是市场主力 2024年规模占比约35% 广泛应用于设备故障诊断、能源管理等场景 [5] - 汽车市场在自动紧急制动法规实施和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推动下迎来快速增长 [5][11] - 医疗领域借助热成像设备实现非接触体温监测与慢性病筛查 需求持续提升 [5][11] - 消费电子领域技术逐步融入智能家居与可穿戴设备 赋能家庭安防与健康管理 [5] 海外市场 - 国产热成像设备凭借成本优势和本地化服务逐步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12] - 部分国内企业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在安防监控、工业检测等方面存在大量需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