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参冻干片
icon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百变人参、温泉养鱼、手机种瓜——吉林农业尽显科技范儿
新华社· 2025-07-16 22:30
人参产业升级 - 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近350款人参深加工产品,包括人参冻干片、人参酒、人参蜜片、红参烟酰胺蓝莓汁饮品、红参金箔香皂等,年加工鲜参约1000吨 [1] - 公司与省内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拥有5项制参发明专利,生产流程实现全自动化分选、清洗、风淋处理 [1] - 人参产品通过国内精品商超、电商平台及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渠道出海,全产业链产值向千亿级迈进 [3] 智能农业应用 - 吉林卓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植物工厂"模式种植水果番茄和黄瓜,根部扎于椰糠营养袋,枝条攀爬高度达三四米 [3] - 公司利用循环温泉水养殖柳根鱼、西伯利亚鲟等高价值水产品,同步发展农文旅观光和温泉康养业务 [5][7] - 科技赋能实现标准化生产,水产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吸引城市消费者参与钓鱼等体验活动 [7] 智慧农业创新 - 长春市九台区马鞍山村智慧大棚采用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微信小程序远程调控温度、湿度、补光及水肥灌溉,寒地双层纳米膜技术保障冬季种植 [8] - "博洋九号"甜瓜采用吊种技术,糖度均匀且不受天气影响,年种植茬数从1茬增至3茬,亩产从3500-5000斤提升至1.5万斤,头茬售价达30元/斤 [8][10] - 吉林省科技小院总数达168家,覆盖全部县域,近三年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12亿元 [10]
吉林通化县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锚定富民产业延链提质增效(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人民日报· 2025-06-09 06:21
人参产业数字化转型 - 通化县启动人参种植基地电子围栏建设 实现远程监控和土壤空气分析 推动标准化种植[1] - 种植户通过手机可实时查看5公里外人参地情况 茎秆细节清晰可见[1] - 基础设施升级包括网络通信和电力配套 为数字化种植提供支撑[1] 产业链基础建设 - 对宜参林地全面普查并限定核心产区 提升好林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3] - 建设林下山参种苗护育基地 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和标准化种植[3] - 全县人参加工企业达1100余家 形成药品饮品保健品化妆品食品五大系列600余种产品[5] 加工技术升级 - 企业从粗加工转向精深加工 生产流程包括粉碎磨浆提纯冷冻等工序[4] - 引入科研团队培育龙头企业 开发人参冻干片等高附加值产品[4][5] - 加工环节技术含量提升 推动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型[5] 品牌价值提升 - 实施"一参一码"追溯体系 每株人参按品类年份品相明码标价[6] - 加强全流程质量监管和检验检测 完善市场诚信体系[6] - 2024年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50.27亿元 同比增速126%[7] 政府战略规划 - 锚定"一产增量二产增质三产扩销"目标 推进产业标准化规范化[7] - 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体系 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1][7] - 县委书记明确以人参产业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