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秋日田园满满“科技范儿” 铺展丰收画卷
央视网· 2025-09-10 18:31
盐碱地改良与生态农业模式 - 吉林省大安市10万亩盐碱地通过有机硅新材料改良剂和有机肥等生物治理技术实现当年改良和种植[1][3] - 创新稻蟹虾共生模式 螃蟹已丰收 20万尾小龙虾即将上市[4][5] - 新增1200亩现代化小龙虾设施养殖产出虾苗4200万尾 预计产值达2500万元[5] 水产养殖产量与收益 - 浙江长兴鮰鱼日产量达15000斤 经过五个月自然哺育后一天收入超过10万元[6] - 225亩鱼塘预计产出80万斤鮰鱼 亩均产量比往年增加500斤[6] 小麦种植规模与技术创新 - 新疆伊犁河谷140多万亩小麦收获基本完成 最高亩产达850.21公斤[7][13] - 种植冬小麦和春小麦各70余万亩 冬小麦全部收割完毕 春小麦收获97%[10] - 新建44.45万亩高标准节水滴灌农田 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850.21公斤 千亩创建田平均亩产721.02公斤[13] 葡萄产业升级与销售情况 - 甘肃天水市3.24万亩葡萄进入集中采收期 预计产量超6.7万吨[15] - 引进16个优质葡萄品种并通过技术改良实现错峰上市 目前销售量已过半[14][15]
“指尖轻触”智慧耕作 “科技护航+精准服务”夯实秋粮丰产基础
央视网· 2025-09-05 12:44
新疆塔城青贮玉米生产 - 新疆塔城启动2万亩青贮玉米收割 预计产量10万余吨[1][5] - 青贮饲料经发酵后营养丰富且易保存 用于保障60万头牲畜越冬需求[3][5] - 大型收割机与运输车协同作业 实现高效收割和运输[1][3] 甘肃成县核桃产业 - 甘肃成县核桃种植面积达51万亩 预计产量25万吨 产值突破10亿元[8] - 采用单轨运输车(单趟运力400斤)和无人机技术提升采收效率[8] - 应用水肥一体化和膜下滴灌技术提高产业科技化水平[10] 黑龙江嫩江小麦秋收 - 嫩江市塔溪乡小麦种植面积48600余亩 配备百余台收割机确保收割进度[11][15] - 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作业 实现麦粒直接装载至运粮车[13] - 农户利用晴好天气开展抢收 保障颗粒归仓[11][15] 农业科技应用与智能化管理 - 江西吉安永新县调度3100台农机具收割21.78万亩中稻[19] - 安徽明光市投入650万元搭建智慧农业平台 建成2个无人机机场实现3200亩农田精准管理[21] - 安庆花凉亭灌区完成100多处水利设施改造 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30%[23] 跨区域作物采收动态 - 甘肃定西市安定区百万亩马铃薯进入采挖期 采用杀秧机和收获机机械化作业[10] - 通过引水工程灌溉实现马铃薯增产[10] - 各地应用无人机巡查和智能灌溉系统保障秋粮稳产丰收[18][23]
长虹电子等企业设40亿股权投资基金,Anthropic获130亿美元融资
来觅研究院· 2025-09-04 15:2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3日全球创投市场披露19起投融资事件 其中国内11起 国外8起 融资总额约97271亿元 [3] - 募资与投资活动聚焦医疗健康 农业科技 半导体材料 人工智能及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 [3][6][7][10][11] - 政策层面推动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资金补助与产业集聚支持技术创新 [11][12] 募资事件 - 重庆市弘晖渝邑基金规模5亿元 80%资金投向医疗大健康领域 包括创新药 医疗器械及医疗耗材 [3] - 北京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规模5亿元 存续期10年 聚焦科技农业与智慧农业 预计带动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 新增产值6亿元 创造税收15亿元 [4][5] - 绵阳市链通未来股权投资基金规模40亿元 由四家国有企业共同出资 重点从事股权投资与资产管理 [6] 大额融资 - 同创普润完成超10亿元A轮融资 由中国建材基金领投 资金用于高纯金属材料研发及半导体 显示面板等领域应用 [7] - 蛙声科技完成数千万元D轮融资 由财通资本投资 加速全球化布局及音视频技术产业链资源整合 [8][9] - 脑韵科技完成近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云米电器等 专注于入耳式脑机接口设备研发 [10] - Anthropic完成130亿美元F轮融资 由富达国际 Lightspeed等领投 资金用于AI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 [11] 政策聚焦 - 山西省提出15条措施促进数据标注产业发展 对国家级标注基地给予不超过总投资额20%且最高1000万元补助 [11][12]
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聚焦“四个农业”
新华社· 2025-08-15 19:42
展会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于8月15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幕 以"科技农业 绿色农业 质量农业 品牌农业"为主题 集中展示现代化农业新成果 [1] - 展会设置8大特色展区 包括名优农产品及食品展 高新设施展 种植示范展 创意农业展 精品畜牧业展 农机装备展 现代种业展 农耕文化展 [1] - 共有1000余家国内各地特色农产品企业参展参会 [1] 参展企业规模 - 260余家国内外农机企业参展 [1] - 70余家畜禽养殖及饲料兽药企业参展 [1] - 30余家农资企业参展 [1] 展区特色内容 - 吉林省精品展厅展示吉林大米 鲜食玉米等优质农产品 吸引各地参观者驻足 [1] - 展厅内200余家优质粮食企业展示"吉字号"产品 体现黑土地粮食品牌建设成果 [1] - 特色农机装备专区集中展示无人植保机 无人拖拉机 大型智能收割机等最新科技装备 [1]
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今日开幕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10:21
展会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于8月15日上午9时在长春农博园正式开幕 [1] - 展会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为主题 [1] - 展会为期10天 [1] 展区设置 - 设置名优农产品及食品展、高新设施展、种植示范展、创意农业展、精品畜牧业展、农机装备展、现代种业展、农耕文化展等8大特色展区 [1] 活动内容 - 务实开展经贸交流、文旅研学、文化赛事等活动 [1]
无人机搭建起空中转运通道 助力粮食高效归仓
央视网· 2025-08-14 14:51
行业技术应用 - 无人机在重庆永川区秋收期间应用于田间粮食运输 解决丘陵地貌农田运输难题[1][3] - 无人机沿预设路线将稻谷从田间直接运往农户家中 替代传统人工搬运方式[3] - 永川区成立无人机农业服务公司 培训200多名操作手并购置400多台套无人机设备[3] 运营效率提升 - 无人机运粮使农户收粮效率显著提升 劳动量大幅降低[3] - 空中转运通道解决大型农用车辆难以通行坡地及狭窄田埂的运输瓶颈[3] - 新技术应用为传统秋收注入科技活力 实现粮食运输环节的机械化升级[1][3]
中国本来可以成为“农业克苏鲁”的,但被我们给吃没了
虎嗅· 2025-08-08 16:42
核心观点 - 中国农业产能规模巨大但内需旺盛 导致主要农产品需进口才能满足需求 形成"农业克苏鲁"现象[3][8][10] - 中国在蔬菜水果领域人均消费量全球领先 肉类及水产品消费量被统计口径低估 实际消费水平远超官方数据[5][23][30] - 通过菜篮子工程和技术创新 农业实现从解决温饱到品质提升的转型 电商平台进一步优化产销效率[55][70][96] 主粮供需 - 小麦年产量1.3亿吨略低于1.4亿吨消费量 水稻产量2.1亿吨略低于2.2亿吨消费量 玉米产量2.8亿吨略低于3亿吨消费量[11] - 三大主粮本土产能与消费量基本匹配 每年仅需少量进口补充[11][12] 肉类消费 - 猪肉年产量5000万吨占全球一半 但仍需进口数百万吨满足需求[15][16] - 人均猪肉消费量40公斤/年 与欧盟持平 远超全球13公斤/年的平均水平[17] - 牛肉羊肉鸡肉产量虽居全球前列 仍需大量进口才能满足消费[31] 水产品统计差异 - 官方统计人均水产品消费量13公斤/年 远低于全球21公斤/年 因仅计算家庭购买数据[23][25] - 实际人均水产占有量达50公斤/年 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一倍以上[30] - 水产品净进口国 进口量460万吨高于出口量380万吨[22] 蔬菜主导地位 - 全球蔬菜年产量11亿吨 中国占8亿吨 其他国家共享3亿吨[32] - 出口品类以大蒜生姜等调料类为主 绿叶菜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33][34] - 人均蔬菜消费量为欧美国家的6-7倍[36] 水果供需特征 - 全球水果年产量9亿吨 中国占3.2亿吨 仍净进口700万吨[35] - 阳光玫瑰葡萄品种国产化后 年产量从不足500吨增至200万吨 价格从300元/斤降至3-5元/斤[38][39] - 人均水果消费量为欧美国家的6-7倍[36] 农业工程发展 - 1988年启动菜篮子工程 1995年建成80多个大中城市副食品生产基地[55][57] - 1985-1993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从350元增至1058元 主食消费量从135公斤/年降至98公斤/年[58][59] - 建立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实现"西菜东送 南菜北运"的全国调配体系[63] 技术创新应用 - 在新疆养殖三文鱼大闸蟹 甘肃量产南美对虾 沙漠改良土壤种植庄稼[72][73] - 国信一号养殖工船年产量3700吨大黄鱼 创造1亿元年利润[74][79] - 26层立体养猪场年出栏120万头 用工效率达每人管理1500头猪[80][81] 数字化农业 - 通过传感器建立农作物生理模型 实现番茄种植的工业化管理[84][87] - 冷链机器人可在零下30度环境作业 精度达±5mm[90] - 中老铁路将果蔬运输时间从7-10天压缩至48小时 损耗率降至个位数[90] 电商赋能农业 - 拼购模式聚合分散需求 实现产地直连消费者 减少中间环节[96][97] - 提前仓储高需求农产品 实现当日达次日达的物流效率[98] - 电商平台介入使农产品销路得到保障 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101] 产出成果 - 2017年中国副食品消费量超越日韩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66] - 全国蔬菜产量较十年前增长30% 水果产量增长44%[91] - 19岁男女平均身高分别达175.7cm和163.5cm 居东亚第一[66]
科技新犁,深耕吉林黑土地(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7-28 06:02
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 吉林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1] - "梨树模式"在梨树县基本实现适宜区全覆盖,在东北四省区推广面积约1亿亩,连续10年应用此模式的地块有机质含量增加近13% [3] -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6%,良种覆盖率达100%,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853.2亿斤,创历史新高 [3] 农业科技创新 - 多功能免耕播种一体机攻克了秸秆覆盖下的播种难题,一次作业可完成多道工序,效率翻倍,每亩节省80元 [3] - 鸿翔种业加工厂的全数控种子加工线高效运转,110多个玉米品种走向市场,种子出苗率高达97.75% [3] - 全国唯一以玉米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农高区位于公主岭市 [3] 农产品加工与品牌建设 - 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将鲜食玉米从论斤卖转为论穗卖,身价倍增,一季度销售2000多万穗鲜食玉米,带动农户每公顷土地增收3000到5000元 [5] - 汪清县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推出不同口感的木耳产品,精准对接细分市场,成功牵手盒马、海底捞等商家 [5] - 长白山人参开发成3000多种产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0亿元,吉林大米溢价率超过30% [5]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 - 马鞍山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田园综合体和特色民宿,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 [7] - 延边和龙市光东村蹚出农旅融合新路,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较2015年增长超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约两番 [7] - 光东村千亩稻田发展观光农业,文创店、民宿等配套设施完善 [7]
活力中国调研行|百变人参、温泉养鱼、手机种瓜——吉林农业尽显科技范儿
新华社· 2025-07-16 22:30
人参产业升级 - 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近350款人参深加工产品,包括人参冻干片、人参酒、人参蜜片、红参烟酰胺蓝莓汁饮品、红参金箔香皂等,年加工鲜参约1000吨 [1] - 公司与省内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拥有5项制参发明专利,生产流程实现全自动化分选、清洗、风淋处理 [1] - 人参产品通过国内精品商超、电商平台及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渠道出海,全产业链产值向千亿级迈进 [3] 智能农业应用 - 吉林卓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植物工厂"模式种植水果番茄和黄瓜,根部扎于椰糠营养袋,枝条攀爬高度达三四米 [3] - 公司利用循环温泉水养殖柳根鱼、西伯利亚鲟等高价值水产品,同步发展农文旅观光和温泉康养业务 [5][7] - 科技赋能实现标准化生产,水产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吸引城市消费者参与钓鱼等体验活动 [7] 智慧农业创新 - 长春市九台区马鞍山村智慧大棚采用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微信小程序远程调控温度、湿度、补光及水肥灌溉,寒地双层纳米膜技术保障冬季种植 [8] - "博洋九号"甜瓜采用吊种技术,糖度均匀且不受天气影响,年种植茬数从1茬增至3茬,亩产从3500-5000斤提升至1.5万斤,头茬售价达30元/斤 [8][10] - 吉林省科技小院总数达168家,覆盖全部县域,近三年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12亿元 [10]
平谷桃源花海旅游集散区60亩主体工程已告竣
新京报· 2025-06-23 14:56
项目概况 - 平谷区农文旅融合标杆桃源里欢乐田园项目正全力冲刺建设关键期,以温室为核心的科技农业奇观率先亮相 [1] - 项目致力于打造融合生产、科技、休闲与创意的京郊田园新图景 [1] - 预计2025年年底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建设,2026年元旦启动试营业 [2] 科技农业进展 - 智能育苗工场与草莓天瀑两大高效设施温室已完成主体建设,成为园区首批标志性亮点 [1] - 优质种苗已入驻智能温室,展示首都现代农业科技场景应用 [1] - 项目以科技创新助力区域稳产增收,同时提供沉浸式农业体验 [1] 功能区建设进展 - 桃源花海旅游集散区(60亩)主体工程已告竣,未来将承担信息导览、游客服务及休闲文娱活动 [1] - 8500平方米复合商业空间农业中关村零号店和农文旅全季温室集群桃趣魔方正全速推进工程建设 [1] - 林下休闲区(150亩)生态修复、无动力游乐设施及露营体验场景搭建同步推进 [1] 项目定位与目标 - 项目以科技农业为基、休闲田园为韵,融入农文旅主题游乐与沉浸式场景体验 [2] - 致力于打造集科技展示、研学教育、亲子游乐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都市田园微度假目的地 [2] - 建成后将成为京郊农业新地标和市民休闲度假热门目的地,整合平谷优势农产品资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