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五”新蓝图·新机遇丨强基础补短板 农业加快迈向现代化大产业
新华社· 2025-11-05 09:50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经济参考报》11月5日刊发记者汪子旭采写的文章《"十五五"新蓝图·新机遇丨 强基础补短板农业加快迈向现代化大产业》。文章称,眼下,全国秋粮收获已近尾声,全年粮食有望再 获丰收。在山东、安徽等粮食主产区,秋播秋种正在同步推进,田间地头大马力拖拉机轰隆作响,空气 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气息。 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还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从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 动,到推进高端智能、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建议》一系列部署落实落细。 截至去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作物良种 覆盖率超过96%。在生产一线,大马力拖拉机、打包采棉机、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精量播种机等 先进适用农机都已成功应用。在日前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农机展上,潍柴雷沃、一拖集团等多家企业的 高端智能农机纷纷亮相,展现了我国在农机装备领域的最新突破。 展望"十五五",推进农业现代化,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瞄准国际前沿、立足 产业需求,紧盯高产优质品种、高效节水技术、高端智能及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等急需领域,加快关 键技术装备 ...
现代农业产业园里话增收(迈向“十五五”的发展图景)
人民日报· 2025-11-05 06:12
农业政策导向 - 政策核心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1] 产业园技术应用与效益 - 产业园构建“天空地”监测网络,配套智能灌溉、无人机等设备,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9.94% [2][3] - 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至71%,监测网络能提前预警旱情等变化,保障作物生长 [2][3] - 使用无人机撒药效率极高,一天可完成1000多亩地 [2] - 农户采用新技术后,水稻亩产从约800斤提升至1105斤,增产超过300斤 [2] - 农户流转500亩地,亩产1105斤,按每斤1.8元售价计算,纯收入达15万元 [2] 品牌建设与产业整合 - 产业园帮助农户对接加工厂,使用“富锦大米”国家地理标志标识,比零散销售每斤最高可多卖1元 [2] - 产业园引进了48家规模以上稻米加工企业,促进产业整合 [3] - 存在提升品牌知名度的需求,以期望未来能卖出更高价格 [3] 区域农业规模与产出 - 产业园所在的富锦市耕地面积达976.1万亩,去年粮食产量为66.04亿斤,是知名产粮大县 [3]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人民日报· 2025-11-05 06:02
(作者为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累计批准建设4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截至2024年底,产业园平均产值近90亿 元,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园区内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平均达到3.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打 造五常大米、安化黑茶等近60个价值超百亿元的农产品品牌;累计集聚1830个专家院士工作站、科技小 院等科研创新平台载体,孵化北大荒七星农场自动驾驶大马力农机等一批创新成果;吸纳1000多万人在 园区就近就业,园区内70%以上的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园区内农民年人均可 支配收入达3.3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园区建设仍面临产业链延伸不够、资源要素集聚不足、专业化管理能力不高等挑战。"十五 五"时期,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发展,需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聚焦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促进要素集聚融合,健全联农带农机 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通过"生产+加工+科技+绿 色+ ...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三品一标”品质提升要做到四点
南方农村报· 2025-10-30 14:34
会议背景与核心目标 -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在重庆市奉节县召开农产品"三品一标"品质提升推进会 [5][6] - 发展农产品"三品一标"是建设农业强国、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提振农产品消费的迫切需要 [11] - 会议核心目标为推进高质量发展,通过总量提升增供给、标准引领提品质、质量分级促效益、品牌打造树形象 [13] "三品一标"发展现状 - "十四五"期间农产品"三品一标"数量规模大幅增长,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超过8.7万个 [7][8] - 该类别产品已成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主渠道 [9][10] 品质提升四大举措 - 举措一为优标准,包括完善农兽药残留标准,推动标准优质化,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 [14] - 举措二为扩总量,在严格认证基础上扩大规模,力争"十五五"末产品数达到13万个 [15] - 举措三为推分级,围绕代表性品种推进质量分级,鼓励产品分级上市以实现优质优价 [16] - 举措四为树品牌,公布优质品质数据,发布产品发展报告,利用直播电商和社交媒体等新业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17][18]
“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给茶产业带来了哪些启示?
南方农村报· 2025-10-29 22:02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建议为茶产业现代化转型、种业振兴和三产融合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发展框架,旨在将茶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1][2][3][4][5][6] 茶产业现代化转型 - 《建议》提出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为茶产业向现代化大产业转型划定核心框架 [9][10][11] - 当前茶产业在科技应用方面存在不足,2024年智慧茶园覆盖率最高的福建省仅为28%,多数中小茶园仍依赖人工经验管理 [12] - 绿色发展层面,2024年我国有机茶园面积约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1% [13] - 质量管控层面,不同茶企生产标准不统一,部分散装茶存在农残超标风险;品牌建设层面,区域公共品牌存在“小散弱”现象,难以形成规模化市场竞争力 [14][15] - “十五五”时期需加快智能装备落地,扩大有机认证范围,建立全链条标准体系,并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龙头企业品牌”协同发展格局 [18][19][20][21] 茶树种业振兴 - 《建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破解茶产业种质短板 [22][23] - 当前茶产业种业痛点包括优质高抗茶树种质资源开发滞后,以及古茶树等珍稀种质资源面临过度采摘和生长环境破坏的压力 [24][25][26] - 2023年《潮州市古茶树保护条例》通过划定保护区域、规范采摘管理等举措,为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27][28] - “十五五”时期需联合科研院所加快优质品种培育,并加强古茶树等原生种质保护,建立地方保护机制 [30][31][32][33][34] 茶产业三产融合 - 《建议》指出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为茶产业激活多元价值提供路径 [35][36][37] - 当前各地已尝试延伸加工链条开发茶食品、茶护肤品等衍生品,并打造茶旅融合项目,但多数产区仍停留在“种植+初加工”的单一模式,茶旅融合项目多为浅层形态 [38][39][40][41] - “十五五”时期需在一产上聚焦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在二产上加快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衍生品,在三产上推动茶旅体验向深度升级,融入茶园景观、茶史文化等元素 [44][45][46][47][48][49]
农业农村部: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新华财经· 2025-10-24 21:59
农业发展核心战略 - 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1] - 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1] - 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 农村发展与改革 -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1] - 持续抓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1] - 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1]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优化完善帮扶政策 [1] -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强化重点区域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1]
“双节”餐桌上新 一起沉浸式感受大国粮仓的“底气”→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3 09:29
秋粮生产与收获 - 黑龙江秋收面积达两亿多亩,北大荒建三江七星农场和五常大米核心生产基地正进行大规模机械化收割 [3] - 五常地区采用“6步鲜”技术,在水稻九成熟时收割以减少约5%的田间损失并提升大米品质 [5] - 中化农业MAP五常技术服务中心通过数字平台实时监控稻田健康数据,确保稻谷鲜度和品质 [5] - 五常大米加工厂生产线24小时运转,每日加工生产大米400吨 [8] - 东北新米上市时间略早于往年,浙江杭州建德地区稻谷收获与加工同步,产后服务用电量增加20% [8] 粮食仓储与物流 - 全国夏粮收购入库总量超过1亿吨,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库库存充足,一等优质小麦比例提高 [13] - 山东中裕食品产业园面粉成品库库存达1000万吨,可满足400万人一天的口粮供应 [15] - 东北新粮运输于9月底启动,中粮集团与国铁集团合作实现“快装、快运、快卸”的全链条快速响应 [10] - 国铁武汉局采用“铁水联运”方式保障粮油专列运输各环节无缝衔接 [10] 食品加工与科技应用 - 山东中裕食品产业园采用自动码垛机和螺旋输送机等自动化设备进行面粉分拣,实现科技化生产 [16] - 河北正定某保供企业每小时能出笼1万多个馒头,并利用数智共享平台和北斗导航进行精准配送 [20] - 江西“供销江南”为米面油产品配备“智能身份证”,通过扫码实现精准配送,其中央配送仓24小时运转 [22] - 通过“物联网+”和“数字化+新零售”技术,实现粮油等农产品“24小时新鲜直达” [24] 产品创新与味蕾经济 - 河南洛阳推出结合牡丹花色与口感的牡丹酥糕点及牡丹花茶等伴手礼,形成牡丹“全株利用”新业态 [26][28] - 山东中裕食品产业园将小麦转化为600种深加工产品,包括牛乳面包、大列巴和“大月饼”等 [30] - 消费升级驱动第一、二、三产业在“吃”的主题下融合发展,餐桌需求推动整个食品产业链发展 [32]
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秋日田园满满“科技范儿” 铺展丰收画卷
央视网· 2025-09-10 18:31
盐碱地改良与生态农业模式 - 吉林省大安市10万亩盐碱地通过有机硅新材料改良剂和有机肥等生物治理技术实现当年改良和种植[1][3] - 创新稻蟹虾共生模式 螃蟹已丰收 20万尾小龙虾即将上市[4][5] - 新增1200亩现代化小龙虾设施养殖产出虾苗4200万尾 预计产值达2500万元[5] 水产养殖产量与收益 - 浙江长兴鮰鱼日产量达15000斤 经过五个月自然哺育后一天收入超过10万元[6] - 225亩鱼塘预计产出80万斤鮰鱼 亩均产量比往年增加500斤[6] 小麦种植规模与技术创新 - 新疆伊犁河谷140多万亩小麦收获基本完成 最高亩产达850.21公斤[7][13] - 种植冬小麦和春小麦各70余万亩 冬小麦全部收割完毕 春小麦收获97%[10] - 新建44.45万亩高标准节水滴灌农田 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850.21公斤 千亩创建田平均亩产721.02公斤[13] 葡萄产业升级与销售情况 - 甘肃天水市3.24万亩葡萄进入集中采收期 预计产量超6.7万吨[15] - 引进16个优质葡萄品种并通过技术改良实现错峰上市 目前销售量已过半[14][15]
“指尖轻触”智慧耕作 “科技护航+精准服务”夯实秋粮丰产基础
央视网· 2025-09-05 12:44
新疆塔城青贮玉米生产 - 新疆塔城启动2万亩青贮玉米收割 预计产量10万余吨[1][5] - 青贮饲料经发酵后营养丰富且易保存 用于保障60万头牲畜越冬需求[3][5] - 大型收割机与运输车协同作业 实现高效收割和运输[1][3] 甘肃成县核桃产业 - 甘肃成县核桃种植面积达51万亩 预计产量25万吨 产值突破10亿元[8] - 采用单轨运输车(单趟运力400斤)和无人机技术提升采收效率[8] - 应用水肥一体化和膜下滴灌技术提高产业科技化水平[10] 黑龙江嫩江小麦秋收 - 嫩江市塔溪乡小麦种植面积48600余亩 配备百余台收割机确保收割进度[11][15] - 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作业 实现麦粒直接装载至运粮车[13] - 农户利用晴好天气开展抢收 保障颗粒归仓[11][15] 农业科技应用与智能化管理 - 江西吉安永新县调度3100台农机具收割21.78万亩中稻[19] - 安徽明光市投入650万元搭建智慧农业平台 建成2个无人机机场实现3200亩农田精准管理[21] - 安庆花凉亭灌区完成100多处水利设施改造 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30%[23] 跨区域作物采收动态 - 甘肃定西市安定区百万亩马铃薯进入采挖期 采用杀秧机和收获机机械化作业[10] - 通过引水工程灌溉实现马铃薯增产[10] - 各地应用无人机巡查和智能灌溉系统保障秋粮稳产丰收[18][23]
长虹电子等企业设40亿股权投资基金,Anthropic获130亿美元融资
来觅研究院· 2025-09-04 15:2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3日全球创投市场披露19起投融资事件 其中国内11起 国外8起 融资总额约97271亿元 [3] - 募资与投资活动聚焦医疗健康 农业科技 半导体材料 人工智能及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 [3][6][7][10][11] - 政策层面推动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资金补助与产业集聚支持技术创新 [11][12] 募资事件 - 重庆市弘晖渝邑基金规模5亿元 80%资金投向医疗大健康领域 包括创新药 医疗器械及医疗耗材 [3] - 北京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规模5亿元 存续期10年 聚焦科技农业与智慧农业 预计带动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 新增产值6亿元 创造税收15亿元 [4][5] - 绵阳市链通未来股权投资基金规模40亿元 由四家国有企业共同出资 重点从事股权投资与资产管理 [6] 大额融资 - 同创普润完成超10亿元A轮融资 由中国建材基金领投 资金用于高纯金属材料研发及半导体 显示面板等领域应用 [7] - 蛙声科技完成数千万元D轮融资 由财通资本投资 加速全球化布局及音视频技术产业链资源整合 [8][9] - 脑韵科技完成近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云米电器等 专注于入耳式脑机接口设备研发 [10] - Anthropic完成130亿美元F轮融资 由富达国际 Lightspeed等领投 资金用于AI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 [11] 政策聚焦 - 山西省提出15条措施促进数据标注产业发展 对国家级标注基地给予不超过总投资额20%且最高1000万元补助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