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

搜索文档
麦收第一线丨麦田里的科技接力赛
齐鲁晚报· 2025-06-15 16:34
农业科技创新 - 中国农业大学在齐河县焦庙镇设立科技小院,开展"田间实验室"项目,重点研究抗干热风、晚熟的小麦新品种 [1] - 科技小院示范田采用"良种+良方"模式,有效应对土传病害问题,提高作物产量 [1] - 试验田计划在夏播玉米时尝试密植技术,目标种植密度从传统4500-4600株/亩提升至6000-7000株/亩,并配套水肥一体化技术 [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试验田部署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温湿度等数据,用于病虫害预警 [3] - 科技小院与北京企业合作开发"AI田医生"系统,通过图像识别为农户提供精准的作物管理建议,避免农药滥用 [3] - 数据分析和AI技术正逐步构建农业"智慧大脑",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3] 政产学研协同模式 - 焦庙镇政府为科技小院提供政策支持,帮助对接本地专业合作社,搭建试验田和推广渠道 [4] - 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高校输送青年人才,形成多方协作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4] - 科技小院作为"孵化器",为当地引入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思路,推动乡村振兴 [4] 农业生产实践 - 焦庙镇是国家"吨半粮"产能建设核心区,科技小院项目直接服务于粮食产能提升 [1] - 科技小院师生全程参与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在实践中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1] - 通过设置对照田区,用实际产量对比说服农户接受新技术 [3]
海南已建成136家科技小院
海南日报· 2025-05-30 08:47
科技小院发展现状 - 海南已授牌建立136家科技小院 其中国家级83家 省级53家 [2] - 科技小院作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载体 在海南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2] - 科技小院建设以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紧扣农民生产问题设置科研选题 [2] 科技小院成果案例 - 昌江鲜食大豆科技小院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 试验田亩产达1860斤 较传统种植增产560斤 增幅43% [2] - 东方农村电商科技小院培育本土电商主播30余人 打造"东方味美"区域公共品牌 实现农产品溢价15%以上 [2] - 临高菠萝科技小院推动"临高凤梨"进入百果园、盒马鲜生等高端市场 售价反超进口产品 [2] - 乐东火龙果科技小院研发"测土施肥"一体化方案 使亩产提升10% 每亩肥料成本降低15% [3] 科技小院人才培养 - 海南科技小院入驻导师团队超220人 入驻研究生超250人 [3] - 入驻研究生每年有120天以上活跃在农业科学传播一线 [3] - 多名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乡镇农技员和企业技术骨干 [3] 未来发展计划 - 将持续支持科技小院建设 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 [4] - 围绕南繁种业、深远海养殖、热带水果等重点产业打造科技小院集群 [4] - 创新"小院+"融合模式 拓宽人才培养覆盖面、科技创新领域和服务功能 [4]
河北曲周:科技小院忙“三夏”
人民网· 2025-05-26 23:23
时下,华北平原麦浪滚滚,一派丰收在即的景象。在河北省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往来田间,看小麦长势,进行各种试验, 为小麦丰产保驾护航。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把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 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5月26日,河北省曲周县刘庄科技小院的学生在试验田内工作。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5月26日,河北省曲周县傅庄科技小院的学生在小院的试验田里工作。 时下,华北平原麦浪滚滚,一派丰收在即的景象。在河北省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往来田间,看小麦长势,进行各种试验, 为小麦丰产保驾护航。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把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 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河北省曲周县傅庄科技小院的学生在麦田里(5月26日摄)。 时下,华北平原麦浪滚滚,一派丰收在即的景象。在河北省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往来田间,看小麦长势,进行各种试验, 为小麦丰产保驾护航。 20 ...
山东商河:“科技小院”助力特色产业富农增效
新华网· 2025-05-23 15:14
新华社济南5月23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志 眼下正值大蒜收获期,在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白桥镇的连片蒜田里,蒜农们正忙着采收大蒜,一袋 袋鲜蒜等待装车。 经测算,在"科技小院"和科技顾问的双重赋能下,今年白桥镇全链条氮磷利用率同比提高2个百分 点,农业面源污染降低10%以上,大蒜亩均增产100斤,带动蒜农亩均增收约500元。 种出了好产品,深加工带来更高收益。在济南商玉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蒜片烘干车间,工人们正 在对烘干后的蒜片进行分选、装袋。 "通过'科技小院'师生们的技术改良,白桥大蒜的含硫小分子化合物含量更高,抗菌消炎作用更加 显著,在海外市场广受欢迎。"济南商玉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孝华说,公司每年加工大蒜1.5万 吨,去年出口额达到5000多万元。 近年来,商河县通过引才聚智、用才兴业,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的人才振兴生态。当地与中国农业 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建设9处"科技小院",吸引农业机械、生物肥、畜禽养殖等领域 的10多位教授以及20余名研究生扎根田间地头,推动6项科技成果在商河落地转化。 在白桥镇大蒜试验基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芮玉奎带领团队建立46亩试验田,通过"土壤改良+精 准施肥+ ...
全国首个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在吉林启动建设
科技日报· 2025-05-23 10:20
全国首个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建设 - 中国农技协在吉林省启动我国首个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建设 这是吉林省第二个国家级科技小院集群 [1] - 吉林省作为人参产业核心产区 已布局9家人参科技小院 覆盖白山 通化 延边 吉林等主要产区 形成科研创新 技术推广 人才培育 产业服务综合平台 [1] - 吉林农业大学作为人参科研核心阵地 汇聚丰富科技资源 推动产业标准化 规模化 现代化发展 [1] 人参科技小院科研合作与创新 - 吉林农业大学人参研究团队与吉林抚松人参科技小院等形成紧密合作 并联合辽宁 黑龙江等产区科研团队及高校院所 共建共享人参科研平台与示范基地 [1] - 研究团队在人参基因测序 功能基因挖掘 新型制品研发等前沿领域协同创新 成果丰硕 [1] - 团队与云南 贵州等新兴中药材产区交流合作 拓展人参产业发展新思路与新业态 提升产业全国影响力 [1] 科技小院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 - 吉林集安人参科技小院作为全国首个人参加工领域国家级科技小院 创新人参食品加工关键技术 提高稀有皂苷含量 提升产品质量 [2] - 该小院开发系列生理活性强 食用方便 口感风味易于接受的人参深加工产品 申请7项企业标准 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 - 科技小院集群将聚焦产业瓶颈与前沿需求 集中优势科研资源攻关 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2] 人参产业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 - 科技小院集群依托实战环境推动"育训用"结合 打造产业急需多层次人才梯队 [2] - 打通"创新—转化—应用"快车道 加速新技术 新品种 新模式落地生根 [2] - 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提升产业抗风险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在北京西瓜大棚拍短视频,巴西农村发展部长记录中国经验
新京报· 2025-05-15 13:42
中巴农业合作进展 - 巴西农村发展与家庭农业部部长保罗·特谢拉考察中国农业大学及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关注中国小农户现代化经验 [1] - 特谢拉表示中国抗击饥饿与贫困的经验值得巴西借鉴,中国做法可为巴西500万小农户提供参考 [1] - 特谢拉拍摄短视频记录中国合作社经验,计划通过社交媒体向巴西农民推广 [1][5] 科技小院合作成果 - 中国农业大学与巴西合作建设两家科技小院,打造多主体创新平台促进巴西家庭农业发展 [2] - 科技小院模式有效提升巴西农业产量并帮助农民增收,特谢拉称其"为巴西农民带来新希望" [2] - 双方计划新增农业机械、畜牧学等领域合作办学,共建家庭农业机械化人工智能化联合实验室 [2] 农机合作需求 - 巴西小农户机械化水平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南部多东北部少 [3] - 巴西政府已制定关税等激励政策引进中国农机,现有许多巴西农户使用中国农机产品 [3] - 特谢拉希望更多中国小型农机进入巴西,并学习中国农业生产数字化经验 [3] 合作社运营模式 - 北京顺义农机服务合作社有365个成员,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 [4] - 昌平合作社采用全自动立体种植模式,配备巡检机器人、水肥一体灌溉设备等 [4] - 合作社联合运营模式可覆盖1400家农户,形成生产、销售、文旅、工业化等分工合作 [6] 未来合作方向 - 特谢拉希望在中巴农业合作框架下加强合作社经验交流 [6] - 两国农产品贸易额有望进一步增长,中国是巴西农产品最大进口国 [3] - 合作不仅惠及巴西农业,对拉美国家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3]
全国157家培养单位已设立科技小院1800余个
科技日报· 2025-05-11 09:10
科技小院发展现状 - 全国157家培养单位已设立科技小院1800余个,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 - 在坦桑尼亚、巴西等11个国家建设国际科技小院14个 [1] - 自2009年成立首家科技小院以来,曲周县在高产高效技术采用、粮食总产量、农民增收等方面显著提升,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1] - 邯郸市累计设立42家科技小院,实现20个县(市、区)全覆盖,研发推广250多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 [1] 科技小院运营模式 - 采用"2+X"试验模式,"2"为优化改进方案和传统生产方案,"X"为专项攻关特定生产问题 [2] - 每个小院需调研30个农户,跟踪监测50个地块,组织百亩示范方,师生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 [2] - 已发展出"3+X""4+X"多元试验模式 [3] 科技小院成果案例 - 曲周县4名研究生在千亩土地上开展小麦—玉米绿色种植试验,实现中低产盐碱地千亩示范方"绿色吨半粮"突破 [3] - 试验成果包括增产40%以上,增效40%,减排46%,节水30%,每亩地平均增收795元 [3]
科技小院:硕士读三年,两年在种田
新华网· 2025-05-05 16:34
科技小院模式创新 - 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师生扎根农村一线,将科研与农户需求紧密结合,实现科研成果在田间地头的落地[1][5] - 科技小院学生在3年硕士求学生涯中,有2年时间在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掌握前沿技术和农机操作,同时承担农民技术培训[6][8] - 科技小院毕业生有的加入农技推广队伍,有的继续攻读博士深化研究成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8] 多年生稻技术突破 - 云南大学团队通过挖掘长雄野生稻特性,培育出"云大25""云大107"等多年生稻品种,一次播种可连续收割3-4年[2][5] - 多年生稻亩产量达到1000公斤,最大程度减少土壤扰动,实现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双赢[5] - 该技术已在云南省多个州市推广,并扩展至南亚、东南亚、中东、非洲等14个国家[2] 经济效益显著 - 使用多年生稻技术后,农民每年每亩地可节省种子钱和人工费约500元[5] - 省下的农忙时间让农民可从事其他创收活动,如卖烧烤、打零工,实现家庭年收入实质性增长[5] - 技术推广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5] 科研与实践结合 - 师生白天在田间采集土壤样本、监测叶绿素含量等数据,晚上分析数据、撰写论文,实现科研与生产结合[6] - 学生成为既能操作现代化农机、又能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多面手,完成从都市青年到农业技术人才的转变[5][6] - 科研方向与农户需求紧密结合,当地农民从最初观望到主动参与[5]
中国之声一线调研丨数商兴农科技小院织密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 优质农产品如何在田野“种得好”、在电商“卖得俏”?
央广网· 2025-04-29 10:20
科技小院发展现状 - 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1] - 2024年、2025年科技小院连续两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1] - 科技小院间互通共享不足,与产业、市场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难 [1] 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创新模式 - 全国首个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的科技小院在云南大理古生村揭牌 [1] - 由高校、政府和电商平台联合建设,旨在织密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 [1] - 通过协作网"打捞"全国1800余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进行统筹和产销对接 [1] 电商平台与科技小院协作 - 通过协作网严选优质农产品,如四川峨边笋用竹科技小院的冷笋和广西北海海岸带生态农业科技小院的虾干在电商平台直播间迅速售罄 [2] - 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透露,数商兴农科技小院近期上线了100余个SKU,覆盖全国20余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 [4] - 电商平台直接采购科技小院产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消费者能以合理价格购买高品质农产品 [4] 科技小院对农业生产的提升 - 古生村科技小院在南庄推广鲜食玉米种植技术,单根重量从300-400克提升至500克以上,价格从几毛钱提升至近5元 [10] - 科技小院帮助农户提升种植水平,减少肥料和农药用量,同时解决销售问题 [7] - 通过市场刺激农户采用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实现环境友好和经济效益双赢 [7] 未来农业模式展望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提出未来农业模式:80%土地用于粮食生产,20%土地用于高品质农产品 [11] - 科技小院通过"产学研用商"结合,推动绿色种植和精准产销对接 [11] - 优质农产品形成良性供需循环,满足消费者对特色和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11]
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农
经济日报· 2025-04-20 06:08
继2024年首次提出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后,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 农。科技小院是扎根于农业生产一线,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 师生驻地研究,将科研、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以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创业,把高质量论文写在乡村大地 上,以科技成果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阶段,需要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乡村振兴人才。从1.0版参与式 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到2.0版全产业链赋能模式,再到3.0版多功能集成助推乡村振兴模式,目前科技小 院正迈向通过集群引领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创新的4.0版。为更好发挥科技小院的机制优势, 培育更多农业实用人才,需增强顶层设计引领,加强源头规范治理,从创建前期辅导、运行内部管理、 推进信息公开等方面逐步规范,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提升质量效益。聚焦当地产业"卡脖子"难题,开 展农业科技核心技术攻关,注重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导入地方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现代 化。科技小院输出已有成功范例,未来要在农业国际合作方面有更大作为,在输出科技小院"中国标 准"和"中国方案"中提升我国农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