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种植与加工

搜索文档
探寻“北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19
历史文化与贸易通道 - 白山市是历史上"北丝绸之路"的核心路段,连接中原与东北亚,促进野山参、松子等特产贸易以及丝绸、陶瓷等商品流通 [12][15] - 渤海国通过该古道向唐朝派遣使臣163次,学习中原文化与技艺,推动经济文化繁荣,极盛时辖5京15府62州 [15] - 现存抚松县古道遗址及考古发现的驿站(如新安古城、大营遗址)印证了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路径 [15] 人参产业与全球市场 - 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为全球最大人参交易市场,2024年鲜参交易量5950万斤(24.1亿元人民币),干参交易量1800万斤(30亿元人民币) [16] - 白山市人参加工企业超3000家,开发食品、药品、化妆品等600多款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8] - 大自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通过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人参皂苷单体售价达每公斤3.5万元人民币,产品出口东南亚、东北亚及欧洲 [17] 文旅融合与国际影响力 - 长白山采参习俗等非遗项目吸引外国留学生体验,推动传统文化国际传播 [18][19] - 依托粉雪资源发展冰雪旅游,抚松县提供双语服务保障国际游客,促进跨文化交流 [19] - 白山市打造"林海参乡"品牌,举办人参节、文化展等活动,推动人参康养游、冰雪体验游等特色文旅线路 [20]
吉林通化县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锚定富民产业延链提质增效(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人民日报· 2025-06-09 06:21
人参产业数字化转型 - 通化县启动人参种植基地电子围栏建设 实现远程监控和土壤空气分析 推动标准化种植[1] - 种植户通过手机可实时查看5公里外人参地情况 茎秆细节清晰可见[1] - 基础设施升级包括网络通信和电力配套 为数字化种植提供支撑[1] 产业链基础建设 - 对宜参林地全面普查并限定核心产区 提升好林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3] - 建设林下山参种苗护育基地 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和标准化种植[3] - 全县人参加工企业达1100余家 形成药品饮品保健品化妆品食品五大系列600余种产品[5] 加工技术升级 - 企业从粗加工转向精深加工 生产流程包括粉碎磨浆提纯冷冻等工序[4] - 引入科研团队培育龙头企业 开发人参冻干片等高附加值产品[4][5] - 加工环节技术含量提升 推动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型[5] 品牌价值提升 - 实施"一参一码"追溯体系 每株人参按品类年份品相明码标价[6] - 加强全流程质量监管和检验检测 完善市场诚信体系[6] - 2024年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50.27亿元 同比增速126%[7] 政府战略规划 - 锚定"一产增量二产增质三产扩销"目标 推进产业标准化规范化[7] - 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体系 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1][7] - 县委书记明确以人参产业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7]
金融服务“参”情满满
金融时报· 2025-06-03 10:57
人参产业概况 - 吉林省延边州是我国人参核心产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全州8个县(市)均被纳入吉林省人参生产保护区,创建"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材料基地60个 [1] - 截至2025年3月末,全州人参产业贷款余额15.11亿元,惠及1256户经营主体,累计发放贷款5.18亿元,同比增长228.22% [1] 金融支持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延边州分行联合四部门印发《关于做好金融支持延边州人参产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制定14条具体措施,成立工作专班推进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 [2] - 辖内金融机构累计走访人参产业经营主体57户,开展专项宣传活动2场,召开对接活动3场,并组织全产业链金融产品培训 [2] - 指导金融机构建立优先审批机制,设立信贷专项通道,为珲春华瑞参业办理3950万元无还本续贷业务,延长贷款期限至2027年 [4] 金融产品创新 - 当地创新推出"人参贷""特产宝"等近10种信贷产品,年内通过创新产品发放贷款3225.14万元,惠及299户经营主体 [3] - 工商银行延边分行打造全周期产品矩阵:种植端推出"春耕备货贷"支持4-6年生长周期,加工端创设"仓储质押贷",流通端创新"订单预结汇"业务 [3] - 采用"卫星遥感+移动终端"构建非接触式服务网络,实现APP全流程操作,加强与吉林省农担公司合作推广"农担贷"产品 [3] 产业链发展 - 珲春华瑞参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从事人参精深加工,产品涵盖食品、饮品、保健品、化妆品四大系列200余种 [4] - 金融机构针对"种植-加工-流通"三阶段特性提供差异化服务,重点解决资金短缺和融资难问题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