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面膜
icon
搜索文档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 推动杂粮产业发展——辽宁朝阳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新华网· 2025-07-16 09:55
行业概况 - 辽宁省朝阳市杂粮种植面积达105.4万亩,占全省79%,总产量34万吨,产值近80亿元 [1] - 朝阳杂粮产品年出口额突破1000万美元,主要销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6] - 朝阳杂粮产品平均利润仅为0.1~0.15元/斤,低于中高端产品平均利润0.4~0.5元/斤 [6] 产业链发展 - 朝阳市位于北纬42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培育出"朝阳小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省级区域公用品牌 [3] - 辽宁王老汉生态农业公司开发小米油产品年产300吨,产值9000万元,并延伸开发小米面膜、洗面奶等20余种美妆日化产品 [3] - 建平县采用"企业+农户+合作社"模式,累计带动农户1.2万户,农民增收1200万元 [7] 市场拓展 - 朝阳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大会上签署三大类合作领域、八项协议,涵盖科技金融支持、大宗粮食流通合作、市场渠道拓展 [1] - 建平县怀志杂粮公司创造29.5小时内销售60吨有机小米的记录,通过直播展示自动化生产线提升消费者信心 [6] - 朱碌科镇建成1万平方米杂粮交易市场和5公里长"购销长街",90%以上种植户与企业签订收购合同 [6] 发展挑战 - 朝阳杂粮产业面临规模化程度低、附加值效益不高、市场定价被动等困境 [6] - 市场上"初"字号、"原"字号产品占多数,尚未形成全产业链体系 [6] - 杂粮市场认知度参差不齐,主食消费仍以精细加工产品为主 [7] 专家建议 - 中国农科院首席研究员建议延伸产业链条,理顺全产业链,拓宽消费场景 [3][7] - 建议探索以销定产模式,强化品牌意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7]
米脂小米,脱壳而出
新京报· 2025-07-08 15:16
智能仓储与加工 - 益康公司拥有陕北最大小米加工中心,智能仓库面积达47米×19米(相当于两个标准篮球场),配备24排×10列×11层货架,总容量2638吨,恒温8摄氏度[1] - 仓库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从谷子进厂到发货全流程18道工序自动化监控,完全替代传统库管员[1] - 2024年公司销售3万吨小米,销售额约2亿元,加工能力将从4-5万吨扩至6-7万吨[5] 产业链延伸与深加工 - 米脂县已形成锅巴、月饼、即食米粉等10家深加工企业,并向小米乳、面膜、咖啡等高附加值产品拓展[2][6] - 青创联盟开发三条生产线:蒸煮线(粽子/凉糕)、烘焙线(锅巴/月饼)、肉制品线(预制菜),其中锅巴还原80年代膨化工艺,月饼含40%小米粉[6] - 副产品经济兴起:米糠价格从1元/斤提升至4-5元/斤,用于酿酒、醋及食品辅料,益康公司新建米糠生产线日处理200吨谷子可产14吨高价值辅料[7][8][9] 品种创新与种源控制 - 米脂县通过航天育种培育自主品种"米谷一号""米谷二号",产量比传统品种提高20%,蛋白质等营养指标更优[10][11] - 新品种在海南繁育基地加代选育,已启动登记认证,目标替代依赖外省的晋谷21号[10] - 县政府联合陕西农发集团投资超5000万元建设小米乳、米粉生产线,并计划引入"百吉猫"锅巴品牌打造休闲食品基地[11] 品牌建设与营销升级 - "米脂婆姨"品牌成功注册后成为地方特色标识,小包装礼品市场覆盖延安、榆林等地[3][4] - 县政府通过北京/西安展会、授予"中国小米之乡"称号强化品牌,正建立第三方认证体系规范品牌授权[13] - 文创工坊开发小米贴画等衍生品年销售60-70万元,推动"小米+文旅"融合[11] 技术瓶颈与人才需求 - 深加工面临低筋粮易碎、发酵杂质高等工艺难题,如纯小米酿酒需掺50%高粱保证质量[7] - 行业普遍缺乏食品工艺、市场营销人才,县政府与西北大学等高校合作引进博士研发团队[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