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小米

搜索文档
米脂小米,脱壳而出
新京报· 2025-07-08 15:16
智能仓储与加工 - 益康公司拥有陕北最大小米加工中心,智能仓库面积达47米×19米(相当于两个标准篮球场),配备24排×10列×11层货架,总容量2638吨,恒温8摄氏度[1] - 仓库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从谷子进厂到发货全流程18道工序自动化监控,完全替代传统库管员[1] - 2024年公司销售3万吨小米,销售额约2亿元,加工能力将从4-5万吨扩至6-7万吨[5] 产业链延伸与深加工 - 米脂县已形成锅巴、月饼、即食米粉等10家深加工企业,并向小米乳、面膜、咖啡等高附加值产品拓展[2][6] - 青创联盟开发三条生产线:蒸煮线(粽子/凉糕)、烘焙线(锅巴/月饼)、肉制品线(预制菜),其中锅巴还原80年代膨化工艺,月饼含40%小米粉[6] - 副产品经济兴起:米糠价格从1元/斤提升至4-5元/斤,用于酿酒、醋及食品辅料,益康公司新建米糠生产线日处理200吨谷子可产14吨高价值辅料[7][8][9] 品种创新与种源控制 - 米脂县通过航天育种培育自主品种"米谷一号""米谷二号",产量比传统品种提高20%,蛋白质等营养指标更优[10][11] - 新品种在海南繁育基地加代选育,已启动登记认证,目标替代依赖外省的晋谷21号[10] - 县政府联合陕西农发集团投资超5000万元建设小米乳、米粉生产线,并计划引入"百吉猫"锅巴品牌打造休闲食品基地[11] 品牌建设与营销升级 - "米脂婆姨"品牌成功注册后成为地方特色标识,小包装礼品市场覆盖延安、榆林等地[3][4] - 县政府通过北京/西安展会、授予"中国小米之乡"称号强化品牌,正建立第三方认证体系规范品牌授权[13] - 文创工坊开发小米贴画等衍生品年销售60-70万元,推动"小米+文旅"融合[11] 技术瓶颈与人才需求 - 深加工面临低筋粮易碎、发酵杂质高等工艺难题,如纯小米酿酒需掺50%高粱保证质量[7] - 行业普遍缺乏食品工艺、市场营销人才,县政府与西北大学等高校合作引进博士研发团队[9][13]
种小米的多了,火出圈的为何是米脂?|新京智库
新京报· 2025-06-10 16:05
米脂小米的独特品质 - 米脂小米以"黏、香、浓、亮"的粥质著称,生育期长达四个半月,昼夜温差大促进干物质积累,形成香味足、米油厚的特点 [2][4] - 当地采用13个本地和改良谷子品种进行50亩试验田种植,实施"种子到种植全过程控制",包括定标准、定灌水时间、定施肥流程 [2] - 米脂小米种植区域位于无定河河东地带,具有排水性好、地下水丰富、地形适合滴灌系统的地理优势 [2] 品种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18年启动航天育种项目,2020年优选种子搭乘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进入太空,同时采用化学诱变、伽马射线诱变及基因编辑等方法加速新品种培育 [3][4] - 重点选育"米谷1号""米谷2号"等新品种,目标为蛋白质含量高、抗倒伏、抗白发病且适应旱作农业条件,目前处于良种繁育和小面积示范推广阶段 [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团队自2019年起参与建设米脂小米试验示范站,解决品种退化、栽培粗放、机械化率低、品牌意识弱等关键短板 [10] 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 - 青创联盟公司2022年营收突破1亿元,2024年线上销售额达2300万元,开发30多个深加工产品如小米甑糕、杂粮大列巴等网络热销品 [8][9] - 米脂县2018年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2023-2024年在北京、西安举办"米脂小米高质量发展大会",并拓展国际市场如白俄罗斯 [10][12] - 县政府制定《"米脂小米"区域公用品牌标志标识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库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化 [10][12] 商业模式创新 - 青创联盟公司创立"桃花峁"品牌,推行"订单农业"模式,对普通种植户、贫困户、残疾人分别实行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元、0.4元、0.6元的收购政策 [6] - 公司与73个村党支部建立结对关系,统一提供种子和有机肥料,建立溯源体系,2022年加工能力突破20万吨 [6][11] - 通过电商平台、展销会、直播带货等多渠道营销,"双11"期间网络销售曾实现连续三年翻番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