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粽子
icon
搜索文档
米脂小米,脱壳而出
新京报· 2025-07-08 15:16
智能仓储与加工 - 益康公司拥有陕北最大小米加工中心,智能仓库面积达47米×19米(相当于两个标准篮球场),配备24排×10列×11层货架,总容量2638吨,恒温8摄氏度[1] - 仓库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从谷子进厂到发货全流程18道工序自动化监控,完全替代传统库管员[1] - 2024年公司销售3万吨小米,销售额约2亿元,加工能力将从4-5万吨扩至6-7万吨[5] 产业链延伸与深加工 - 米脂县已形成锅巴、月饼、即食米粉等10家深加工企业,并向小米乳、面膜、咖啡等高附加值产品拓展[2][6] - 青创联盟开发三条生产线:蒸煮线(粽子/凉糕)、烘焙线(锅巴/月饼)、肉制品线(预制菜),其中锅巴还原80年代膨化工艺,月饼含40%小米粉[6] - 副产品经济兴起:米糠价格从1元/斤提升至4-5元/斤,用于酿酒、醋及食品辅料,益康公司新建米糠生产线日处理200吨谷子可产14吨高价值辅料[7][8][9] 品种创新与种源控制 - 米脂县通过航天育种培育自主品种"米谷一号""米谷二号",产量比传统品种提高20%,蛋白质等营养指标更优[10][11] - 新品种在海南繁育基地加代选育,已启动登记认证,目标替代依赖外省的晋谷21号[10] - 县政府联合陕西农发集团投资超5000万元建设小米乳、米粉生产线,并计划引入"百吉猫"锅巴品牌打造休闲食品基地[11] 品牌建设与营销升级 - "米脂婆姨"品牌成功注册后成为地方特色标识,小包装礼品市场覆盖延安、榆林等地[3][4] - 县政府通过北京/西安展会、授予"中国小米之乡"称号强化品牌,正建立第三方认证体系规范品牌授权[13] - 文创工坊开发小米贴画等衍生品年销售60-70万元,推动"小米+文旅"融合[11] 技术瓶颈与人才需求 - 深加工面临低筋粮易碎、发酵杂质高等工艺难题,如纯小米酿酒需掺50%高粱保证质量[7] - 行业普遍缺乏食品工艺、市场营销人才,县政府与西北大学等高校合作引进博士研发团队[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