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悟界·Emu3.5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人民眼·人工智能|年轻人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才华
人民日报· 2025-11-21 10:19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青年科技人才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承担了超过60%的攻关任务,推动诸多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1] - 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并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 [1] - 通过对话北京、上海、杭州三地的人工智能机构与企业,展现中国在基础研究、创新生态构建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进展与活力 [1][6][14]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访谈要点 - 研究院成立7年,走出的人才已创办10多家关键技术企业,其中1家估值逾百亿元、5家估值逾10亿元 [2] - 研究团队坚持坐热基础研究的“冷板凳”,遵循科学规律,致力于辨识具有开创性价值的基础问题,不为短期风向所动 [2][3] - 研究院明确“聚焦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使命,引入耐心资本,走长期主义道路,营造宽容宽松、鼓励试错的科研环境,科研人员平均年龄约30岁 [3][4] - 在产学研合作中,研究院专注“做高校做不了、企业不愿做的事”,对中外所有企业、高校、研发机构持开放合作态度 [4] - 近期发布“悟界·Emu3.5”模型,参数量从80亿个增至340亿个,视频数据训练量时长从15年跃升至790年,在图文生成与编辑能力上超越主流技术路径 [5] 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访谈要点 - 自2023年9月成立至今,已吸引200余家企业入驻,入孵企业获投率超过35%,估值增长超百亿元,并带动集聚1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大模型企业逾700家 [6] - “模速空间”践行“封闭的开放”哲学,空间载体从一栋楼发展到六期工程,要素聚集且致力于打破壁垒 [7] - 创新生态得益于“热带雨林式”的系统性优势,要素浓度高,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邻居就是合伙人”的创新常态 [8][9] - 上海市人工智能人才规模近30万人,约占全国1/3,“模速空间”通过人才引进、服务保障和高校合作培养AI尖兵 [9][10] - 融资方面,市一级设立百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徐汇区设立20亿元人工智能青年创业基金,同时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引入社会资本 [11]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访谈要点 - 公司拥有270余项脑机接口领域发明专利,是“杭州六小龙”之一,产业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 [14] - 创业初心是希望技术能为全国超过2400万名肢体残疾人带来便捷,愿景是未来5到10年帮助100万名肢体残疾人恢复日常生活,帮助1000万名患者康复 [15] - 选择杭州创业是因为当地政府主动对接、远见卓识,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服务保障 [16] - 公司选择非侵入式技术路线,着眼于技术规模化落地和普惠性,便于与现有穿戴设备集成,走进更多家庭 [16][17] - 公司的智能仿生手已实现量产,售价是国外同类型产品价格的1/7到1/5,得益于中国制造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国内制造原型机最快只需21天 [18] - 公司今年已帮助近万人安装假肢,目标是通过不断改进技术解决用户痛点,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 [19]
年轻人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才华(人民眼·人工智能)
人民日报· 2025-11-21 06:21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承担了超过60%的任务,是产业创新的核心力量 [4] - 中国正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构建创新生态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以抢占未来制高点 [4][5][9][16]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访谈要点 - 研究院成立7年,孵化企业10多家,其中1家估值超百亿元,5家估值超10亿元 [5] - 研究团队坚持基础理论研究,遵循科学发展规律,致力于在“冷门”领域取得颠覆性创新 [5][6] - 研究院明确“聚焦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使命,引入耐心资本,走长期主义道路,不以短期指标考核科研人员 [6][7] - 倡导宽容宽松的科研环境,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科研人员平均年龄约30岁 [7] - 研究院定位为“做高校做不了、企业不愿做的事”,专注从1到10的系统性验证,与高校和企业开放合作 [7] - 发布“悟界·Emu3.5”模型,参数量从80亿增至340亿,视频数据训练时长从15年跃升至790年,在图文生成与编辑能力上超越主流技术路径 [8] 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访谈要点 - 自2023年9月成立,已吸引200余家企业入驻,入孵企业获投率超过35%,估值增长超百亿元,带动集聚1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大模型企业逾700家 [9] - “模速空间”寓意让大模型技术和应用加速发展,空间载体从一栋楼发展到六期工程,践行“封闭的开放”哲学 [10] - 创新生态得益于资源密度和要素浓度,形成“热带雨林式”系统,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邻居就是合伙人”的高效合作 [11] - 服务团队平均年龄约30岁,提供精准配套服务,政府通过人才公寓、安家政策等降低人才生活成本 [11][12] - 上海市人工智能人才规模近30万人,约占全国1/3,通过高校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专业加快建设人才梯队 [11][12] - 市一级设立百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徐汇区设立20亿元人工智能青年创业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并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引入社会资本 [13][14] - 上海具备培育顶尖企业的肥沃土壤,包括政策、算力、数据、场景资源和全链条创新生态支撑 [15]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访谈要点 - 公司拥有270余项脑机接口领域发明专利,是“杭州六小龙”之一,产业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 [16] - 创业初心是希望技术为全国超过2400万名肢体残疾人带来便捷,愿景未来5到10年帮助100万名残疾人恢复生活,帮助1000万名患者康复 [17] - 选择杭州创业是因为当地政府主动赴国外接洽,提供“一对一”服务指导、工商手续、知识产权和金融支持等良好营商环境 [18][19] - 选择非侵入式技术路线,着眼于技术规模化落地和普惠性,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便于与穿戴设备集成 [20] - 公司智能仿生手已实现量产,售价是国外同类型产品的1/7到1/5,得益于中国制造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国内原型机制造最快只需21天 [21] - “杭州六小龙”的出圈提升了企业曝光度和信心,带来新商机与合作,公司今年已帮助近万人安装假肢 [21][22]
年轻人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才华——京沪杭3家知名机构、企业负责人这样回答十五问(人民眼·人工智能)
人民日报· 2025-11-21 06:05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和人才竞争的关键,青年科技人才承担了超过60%的前沿领域攻关任务 [1] - 国家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等政策支持,旨在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并抢占产业应用制高点 [1] - 通过访谈北京、上海、杭州三地的人工智能机构与企业,展示中国在基础研究、产业生态构建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进展与模式 [1][6][13]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访谈要点 - 研究院成立7年,孵化出10多家关键技术企业,其中1家估值超百亿元,5家估值超10亿元 [2] - 研究团队坚持基础理论研究,遵循长期主义,引入耐心资本,不以短期绩效为考核标准 [2][3] - 科研人员平均年龄约30岁,倡导包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科研环境 [3][4] - 研究院定位为做“高校做不了、企业不愿做的事”,促进产学研合作,构建分工协作的创新生态 [4] - 发布“悟界·Emu3.5”模型,参数量从80亿增至340亿,视频数据训练时长从15年跃升至790年,在图文生成与动态世界模拟等方面展现优势 [5] 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访谈要点 - 自2023年9月成立,已吸引200余家企业入驻,入孵企业获投率超35%,估值增长超百亿元,带动集聚1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大模型企业超700家 [6][8] - 空间载体从一栋楼扩展至六期工程,践行“封闭的开放”理念,兼顾研发专注与要素流动 [7] - 依托腾讯、阿里等龙头企业,形成“热带雨林式”生态,实现算力、数据等要素高效对接 [8][9] - 上海市人工智能人才规模近30万,约占全国1/3,通过人才公寓、高校合作等举措构建人才梯队 [9][10] - 设立百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及20亿元青年创业基金,通过政府与市场结合解决初创企业融资问题 [11] - 具备从原始创新到规模落地的全链条支撑,目标是通过提升创新强度培育顶尖企业 [12]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访谈要点 - 作为“杭州六小龙”之一,拥有270余项脑机接口发明专利,产业化进程全国领先 [13][14] - 选择非侵入式技术路线,着眼于规模化普惠应用,智能仿生手售价为国外同类型产品的1/7到1/5 [17][18] - 借助中国制造优势,产品原型制造周期从国外20多个月缩短至国内最快21天 [18] - 公司目标未来5到10年帮助100万肢体残疾人恢复生活,并惠及1000万相关疾病患者 [15] - 回国创业选择杭州,因地方政府主动对接并提供“一对一”服务与营商环境支持 [16] - 公司今年已帮助近万人安装假肢,注重通过解决用户痛点实现技术长期价值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