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痰热清
icon
搜索文档
一只蚊子引发的投资风暴!从驱蚊液到RNA检测,疫情催生4大掘金赛道
搜狐财经· 2025-07-25 09:00
检测诊断类企业 - 达安基因(002030)和万孚生物(300482)为短期直接受益企业 [3] - 仁度生物(688193)是国内唯一专注RNA病毒诊断的上市公司,其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可区分活/死病毒,精准性高,2025年7月订单环比增超200% [5] - 万孚生物的POCT胶体金法检测试剂覆盖基孔肯雅病毒,15分钟出结果,进入WHO采购清单,东南亚市占率超40% [5] 驱蚊防控类企业 - 润本股份(603193)为A股"驱蚊第一股",电热蚊香液市占率16.2%,产品含驱蚊酯、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佛山政府采购订单激增,抖音渠道新品销量涨80%,海外收入占比升至35% [3] - 上海家化(600315)旗下六神花露水添加驱蚊酯成分,有效驱蚊时长7小时,市占率超六成,2024年推出便携式驱蚊产品,电商渠道销量显著提升 [4] - 诺普信(002215)功夫菊酯杀虫剂对伊蚊击倒率超90%,中标佛山政府3000万元消杀项目,政府订单毛利率超40%,Q3杀虫剂收入或环比增50% [6][7] 对症治疗药物企业 - 上海凯宝(300039)痰热清注射液被《登革热诊疗指南》推荐,因症状相似或延伸至基孔肯雅热治疗,中药抗病毒抗炎作用受临床关注 [8][9] - 以岭药业(002603)连花清瘟胶囊在东南亚获批蚊媒病辅助治疗,抗病毒抗炎作用获认可,国际化布局加速,海外市场需求增长 [10][11] 疫苗研发类企业 - 智飞生物(300122)与国际药企合作开发虫媒病毒疫苗,2025年启动基孔肯雅热疫苗临床前研究,若疫苗引进,可能代理或代工生产 [12] - 沃森生物(300142)mRNA技术平台兼容虫媒疫苗研发,可快速复制至基孔肯雅热疫苗开发,技术积累丰富,长期布局公共卫生领域 [13][14]
上海凯宝:获得痰热清胶囊药品注册证书
快讯· 2025-07-01 16:06
公司动态 - 上海凯宝(300039.SZ)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痰热清胶囊《药品注册证书》[1] - 痰热清胶囊新增适应症"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常规治疗中,可用于轻型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1] - 此次获批将进一步扩大产品适用范围,提升市场竞争力及品牌知名度[1]
患者输液两小时后离世,专家:中药注射液风控仍有短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19:30
中药注射液安全性争议 - 安徽阜阳患者使用刺五加注射液后2小时内死亡 家属要求尸检 卫健委和医院启动调查 [1] - 刺五加注射液近半数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30分钟内 严重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和死亡 [1] - 2023年刺五加注射液销售额达6.14亿元 位居中药注射液前列 [2][3] - 中药注射剂在危急重症治疗中有独特疗效 但存在安全性隐患 需加强监管和提高质量标准 [2] - 2014-2019年四川1270例刺五加不良反应报告显示 4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为主 多发生在用药30分钟内 [3] - 热毒宁注射液和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也多集中在用药30分钟内 [3] 行业监管政策 - 2017版医保目录限制39种中药注射液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 基层使用无法医保报销 [4] - 2023版医保目录放宽23款中药注射剂支付限制 9款放宽为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 [13] - 2009年启动中药注射剂再评价 2017年要求严格控制口服改注射制剂 [14] - 2023年《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要求中药注射剂上市后持续收集不良反应信息 完善说明书 [15] - 说明书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3年后仍"尚不明确"将不予再注册 [15] - 2025年炎琥宁注射剂说明书新增黑框警告 限制6岁及以下儿童使用 要求具备抢救条件 [11] 市场表现与企业困境 - 中药注射剂市场规模从2015年831.3亿元缩水至2023年479.8亿元 下降近50% [7] - ST龙津2024年医药制造业营收下降36.19%至0.48亿元 核心产品降价67%参与集采 [7] - 大理药业2021-2023年连续亏损 2025年退市 醒脑静注射液等产品销量下降 [8] - 振东制药、红日药业、益佰制药2024年营收跌幅超5% [9] - 康缘药业2024年营收下降19.86% 热毒宁注射液销量下滑30.98% [9] - 益佰制药艾迪注射液因生产违规被勒令暂停生产销售 [9] 行业改进措施 - 企业开展安全性再评价 如上海凯宝进行痰热清注射液上市后研究 [9] - 建议医院制定中药注射剂管理使用制度 明确剂量、疗程、不良反应救治等 [15] - 利用现代科技筛查潜在致敏成分 建立监测前瞻模型 [16] - 加强生产质量管理 控制原材料质量 优化生产工艺 [15] - 对有效性不明确或安全性风险大品种采取限制使用或淘汰措施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