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00 series SoCs
搜索文档
中国智能驾驶芯片_ L2 + 及以上 NOA 领域竞争格局与核心供应商深度分析-China Smart Driving Chips_ Competitive dynamics and key suppliers deep dive for L2+&above NOA segment
2025-11-03 10:3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中国智能驾驶芯片(L2+及以上级别)[2][13] - 涉及公司: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黑芝麻智能(Black Sesame)、英伟达(NVIDIA)、高通(Qualcomm)、特斯拉(Tesla)、华为(Huawei)、德州仪器(TI)、瑞萨(Renesas)等[3][12][24]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竞争格局与关键成功因素** - L2+及以上芯片市场由四类玩家主导:智能驾驶SoC专业厂商(如地平线)、AI/SoC传统厂商(如英伟达、高通)、传统汽车芯片供应商(如TI、瑞萨)、自研芯片的车企(如特斯拉、华为)[3][23] - 关键成功因素包括:智能驾驶计算核心IP、大尺寸SoC设计能力、人才吸引力、对车企的服务支持[21][24] - 智能驾驶SoC专业厂商(尤其是地平线)在四项关键因素上表现均衡,具备长期优势[4][27] 2. **地平线的独特优势** - 软硬件集成模型带来30%的成本优势(对比英伟达),并为车企提升10-20%的净利润空间[5][54] - J6P芯片(560 TOPS)将于2025年11月随奇瑞车型量产,成为除英伟达外唯一可商用L2++第三方芯片[5][56] - 已获20+车企、100+车型定点,2025年L2+市场份额达29%(按车辆数计算)[36][58] - 财务稳健:2024年末现金储备154亿元人民币,支持年均40-60亿元研发投入[51] 3. **其他厂商的挑战** - **黑芝麻智能**:硬件仅模式导致算法适配效率低,规模不足,预计2030年后才能盈利[8][76] - **英伟达**:汽车业务仅占营收1%,缺乏本地化服务支持,芯片架构未针对智能驾驶优化[24][138] - **高通**:智能驾驶芯片迭代慢(首款产品2025年才量产),集成式SoC性能受限[141][156] - **传统厂商(TI/瑞萨)**:芯片算力落后(TI TDA4VH仅32 TOPS,瑞萨V4H仅34 TOPS),缺乏软件能力[16][172][176] - **华为**:全栈方案成本高(ADS订阅费5-7.2千元/年),受制裁影响芯片尺寸较大(Ascend 610达401mm²)[209] 4. **市场趋势与数据** - 中国L2+及L2++渗透率预计2025年分别达16%和14%[13] - 第三方外包市场规模2030年达94亿美元,CAGR 39%[13] - 2025年L2+芯片安装量中,地平线份额达29%,英伟达占主导但份额从2024年的52%降至2025年的27%[36][37] **其他重要内容** - **Momenta**:算法厂商自研芯片(250 TOPS),但产品迭代慢于专业芯片公司,且缺乏核心IP[80][85] - **Mobileye**:黑盒模式灵活性不足,EyeQ Ultra算力(176 TOPS)落后竞争对手,L2+市场被边缘化[90][112] - 车企自研芯片可能占据40%市场份额,但第三方厂商凭借规模优势长期仍将主导[28][29] **投资建议** - 看好地平线(目标价15港元)、英伟达(目标价225美元)、高通(目标价185美元)、瑞萨(目标价2300日元)[7][9][11] - 看淡黑芝麻智能(目标价16港元)、德州仪器(目标价160美元)[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