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icon
搜索文档
LRCX's Memory Strength: Will DRAM and NAND Fuel Future Gains?
ZACKS· 2025-06-24 23:36
公司业绩与增长 - 公司内存业务(包括DRAM和NVM)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4%至13.1亿美元 [1] - NVM部门收入同比增长21%,主要受技术升级(从低层转向256层NAND设备)和AI芯片需求驱动 [2] - DRAM部门收入同比增长26.7%,得益于高带宽内存(HBM)需求、DDR5采用率提升以及客户对现有工具的升级改造 [3] 技术创新与投资 - 公司推出原子层沉积(ALD)创新技术(如ALTUS Halo和Striker SPARC ALD),并获客户认可 [4] - Akara蚀刻系统在发布后迅速赢得重要客户的多项应用 [4] - 公司正加大对DDR5、LPDDR5和HBM技术工艺的升级投资 [4] 区域市场表现 - 韩国和台湾地区贡献公司48%的收入,中国占比31% [5] - 尽管面临美国对华贸易限制,公司通过与三星、SK海力士、台积电等大客户合作保持收入稳定增长 [5] 行业竞争格局 - 应用材料(AMAT)在沉积、蚀刻等关键晶圆制造环节与公司直接竞争,且服务业务与公司的CSBG部门抗衡 [6] - ASML Holdings(ASML)在极紫外光刻(EUV)领域对公司构成竞争,因公司正拓展EUV和干光刻胶业务 [7] - AMAT和ASML的DRAM技术需求激增,ASML的NXE:3800E EUV系统受DRAM客户青睐,AMAT预计2025财年DRAM收入增长超40% [8] 股价与估值 - 公司股价年内上涨26.8%,远超行业平均涨幅6.5% [9] - 公司前瞻市盈率22.99,显著低于行业平均26.82 [11] - 2025财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上调7.2%至4美元,预计同比增长33.78% [12]
AMAT vs. LRCX: Which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Stock is the Better Buy?
ZACKS· 2025-05-06 23:20
半导体设备行业概况 - 应用材料(AMAT)和泛林集团(LRCX)是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关键企业 提供包括化学气相沉积 原子层沉积 物理气相沉积 化学机械平坦化 外延和蚀刻等全方位设备与服务 [1] - 人工智能热潮持续推动半导体行业增长 两家公司均受益于AI芯片制造需求 [2] 应用材料(AMAT)分析 - 公司专注于半导体制造设备 覆盖沉积 蚀刻和检测等关键环节 其AI驱动技术带来长期增长潜力 [3] - 通过全环绕栅极晶体管(GAA) 高带宽内存(HBM)和先进封装技术 成为AI芯片制造商核心供应商 [4] - 2024财年先进制程节点收入突破25亿美元 预计2025财年翻倍 受GAA和背面供电方案推动 [5] - 2025财年Q1收入和非GAAP每股收益分别增长7%和12% [5] - 美国对华出口限制将导致2025财年收入减少4亿美元 其中2亿美元影响Q2业绩 [6] - ICAPS(物联网 通信 汽车 电源和传感器)业务增速放缓 可能拖累整体表现 [7] - 2025财年Zacks共识预测显示收入和每股收益同比增速分别为6%和8.21% [8] 泛林集团(LRCX)分析 - 公司在蚀刻和沉积技术领域领先 这些技术对HBM和AI芯片所需的先进封装至关重要 [9] - ALTUS ALD工具采用钼金属实现高精度沉积 Aether平台支持更高性能 密度和能效的AI芯片制造 [10] - 2024年GAA节点和先进封装设备出货超10亿美元 预计2025年增长三倍至30亿美元以上 [11] - 背面供电分布和干法光刻胶处理技术迁移带来额外增长机会 [11] - 2025财年Q3收入47.2亿美元(同比+24.5%) 每股收益1.04美元(经拆股调整后+33.3%) [12] - 2025财年Zacks共识预测显示收入和每股收益同比增速分别为21.8%和32.8% [13] 股价表现与估值 - 年初至今AMAT和LRCX股价分别下跌25.5%和19.2% [13] - 两家公司远期12个月市销率分别为4.24倍(AMAT)和5.14倍(LRCX) 低于行业平均6.92倍 [14] 投资结论 - LRCX因在AI芯片制造的蚀刻和沉积技术优势 展现出更强增长潜力 [17] - AMAT估值更低且产品线更广 但受增长放缓和美中贸易战影响前景更不确定 [17]
Lam Research(LRCX)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4-24 06: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3月季度营收47.2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8% [20] - 季度末递延收入余额20亿美元,与12月基本持平,其中预付款项下降,递延余额其他部分上升,预计到2025年底递延收入余额将下降 [20][21] - 3月毛利率49%,处于指引范围高端,高于12月的47.5%;运营利润率32.8%,高于12月的30.7%,接近指引范围高端 [27] - 非GAAP税率为13.3%,符合预期,预计6月税率将降至个位数,全年剩余时间维持在低至中个位数水平 [28] - 3月其他收入支出为700万美元费用,而12月为1100万美元收入,变化原因是股权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降低,预计6月OI&E将略有负偏差 [28] - 3月每股摊薄收益1.04美元,摊薄股数约12.9亿股,与12月基本持平 [30] - 3月现金及短期投资总额55亿美元,较12月底的57亿美元略有下降;资产负债表上总债务减少5亿美元至45亿美元 [30][31] - 3月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62天,较12月的69天有所减少;库存总额45亿美元,较12月略有增加,库存周转率为2.2次,高于上一季度的2.1次 [31] - 3月非现金费用包括约8700万美元股权薪酬、8300万美元折旧和1400万美元摊销 [32] - 3月资本支出2.88亿美元,较12月增加1亿美元,主要是购买印度土地用于实验室扩张 [32] - 3月底正式全职员工约18600人,较上一季度增加约300人,主要增长在工厂和现场组织以及研发部门 [33] - 预计6月季度营收50亿美元±3亿美元,毛利率49.5%±1个百分点,运营利润率33.5%±1个百分点,每股收益1.2美元±0.1美元,基于约12.8亿股的股数 [33][3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系统业务 - 3月系统收入中,内存业务占比43%,低于上一季度的50%;其中非易失性内存占系统收入的20%,低于上一季度的24%,NAND非中国客户收入增长符合年初预期,该细分市场由客户从1XX层向256层设备技术转换的支出驱动,预计6月该细分市场系统收入百分比增长最大;DRAM占系统收入的23%,低于12月的26%,支出集中在技术升级 [21][22] - 代工业务占系统收入的48%,高于12月的35%,创历史新高,栅极全环绕节点和先进封装出货强劲,也受益于国内中国客户的成熟节点支出 [22][23] - 逻辑及其他业务占系统收入的9%,低于上一季度的15%,主要因前沿支出减少 [24] 客户支持业务集团(CSBG) - 3月CSBG收入约17亿美元,较12月略有下降,但同比增长21%,环比下降归因于Reliant Systems收入降低,部分被创纪录的升级收入抵消 [2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从地区来看,中国地区收入占比31%,与上一季度持平,大部分收入来自国内中国客户 [24] - 台湾和韩国收入各占24%,台湾收入创历史新高 [2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预计2025年全球晶圆厂设备(WFE)支出在1000亿美元左右,尽管当前关税和全球经济环境动态变化,但客户计划暂无重大变化 [8] - 公司战略重点是提供新产品、先进服务和数字化转型举措,以实现增长和盈利超越目标,确定三个关键驱动因素:扩大服务市场(SAM)、凭借强大产品组合获得市场份额、使CSBG收入增长快于安装基础 [9][10] - 在沉积方面,原子层沉积(ALD)产品取得强劲进展,Stryker Spark ALD工具和Altus Halo系统获得关键胜利;蚀刻方面,新Aqara系统开局良好,巩固并扩大了导体蚀刻市场领先地位 [10][11][12] - CSBG升级业务创纪录收入,可升级架构成为公司差异化增长点,与客户在运营成本优化方面的合作扩展到整个安装基础业务 [13] - 在特种技术方面,取代竞争对手并交付多个200毫米PCVD工具,PULSE激光沉积解决方案扩展到更多用例 [14] - 与三家大客户签署虚拟制造平台Simulator 3D的新许可协议,引领虚拟制造行业发展 [1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3月季度业绩反映了公司整体的强劲执行,营收、毛利率、运营利润率和每股收益均超过指引中点,预计6月毛利率将再次扩大 [6][7] - 公司认为过去几年在制造和供应链运营方面的投资对业务扩展产生积极影响,灵活的制造和供应链能力有助于减轻关税直接影响 [6][9] - 公司对未来几年超越半导体行业整体增长充满信心,当前执行符合2月投资者日制定的超越战略 [17][1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电话会议预计持续到太平洋时间下午3点,会议重播将在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在公司网站提供 [5] - 公司董事会授权的股票回购计划还剩余88亿美元 [30]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NAND升级周期的可持续性、支出构成及公司份额变化 - 行业中约三分之二的比特仍处于128层水平,有大量比特需要升级到2XX层以上,公司在升级自有工具和提供新工具方面处于有利地位,预计会有现有工具升级和新工具添加的混合情况,如Halo Moly工具势头强劲,最终将被所有客户采用 [41][42][44] 问题2: 台湾地区收入的可持续性及对下半年工具发货的影响 - 公司过去几年投资新工具以增加对前沿代工逻辑的曝光,台湾地区收入强劲是执行新产品路线图的结果,与前沿代工逻辑技术趋势相关,具有可持续性 [47][48][49] 问题3: 公司采取的限制关税影响的措施 - 公司过去几年努力建立灵活的制造供应链运营,以美国运营为中心,在亚洲等地也有业务,靠近客户和供应链,会根据环境和客户情况优化全球能力,以最有效方式交付工具 [54][55] 问题4: 公司下半年收入倾向及TSMC资本支出的影响 - 今年收入仍倾向于上半年,去年12月有部分客户变为受限客户,其原计划为下半年的业务约7亿美元不再存在 [59] 问题5: 公司在美国的制造能力能否满足前沿客户需求 - 公司长期战略是将能力靠近客户,若美国投资增加,公司在美国仍有重要制造能力和业务布局,且会根据各地区增长情况重新评估当地制造需求,有能力灵活调整 [66][67][68] 问题6: 中国基本材料关税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 公司拥有全球供应链和制造足迹,有能力根据规则变化做出响应,但未具体说明相关影响 [70] 问题7: 中国收入下半年情况及对毛利率可持续性的影响 - 预计中国收入全年占比同比下降,但季度间可能有波动,毛利率会因客户组合、产品组合和整体收入水平等因素而波动,会在当前水平附近有变化 [75][76][78] 问题8: CSBG服务收入全年预期 - 全年CSBG服务收入预计持平,Reliant业务有逆风,升级业务有顺风 [80] 问题9: 海外制造能否满足非美国客户需求 - 公司不会详细说明,但有足够时间可以根据规则和情况调整生产布局 [83] 问题10: 中国市场的可见性 - 所有客户都会沟通其计划和路线图,中国市场与其他地区无差异 [84] 问题11: 代工逻辑业务增长的驱动因素 - 包括栅极全环绕节点、背面电源、先进封装和干EUV光刻胶处理等技术趋势,公司在这些领域有重要地位和新工具投入 [89][90] 问题12: 公司相对于WFE的增长预期 - 公司未具体量化,但对超越WFE增长有信心,主要基于产品与客户技术路线图的契合以及在关键市场的服务市场扩张和份额增长机会 [93] 问题13: 公司是否考虑逻辑客户的净中性支出情景 - 公司会提前了解客户情况,会在市场整体情况中考虑各种因素 [98] 问题14: 6月展望未考虑未来季度拉动的依据 - 基于客户提前制定的计划,目前未看到环境有变化,但会持续关注关税和经济等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 [99][100] 问题15: 下半年销售不能达到或超过上半年的原因 - 部分受限客户原下半年业务计划取消,若没有此情况,下半年情况会不同,业务受客户计划和项目阶段性影响,存在一定波动性 [105][106][108] 问题16: CSBG业务对毛利率的影响及毛利率可持续性 - CSBG业务变动对毛利率影响不大,目前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靠近客户的战略,过去几年该战略使毛利率提升约200个基点甚至更多 [111][112][113] 问题17: 客户对关税的看法和反应 - 与客户的沟通时间较短,客户尚未考虑关税对需求的影响,这些项目是多年投资,与技术定位相关,客户为保持竞争力会继续在前沿领域投资 [120][121][122] 问题18: 如何看待WFE的战略投资、技术升级和维护,以及晶圆产能增加的下行风险 - 对公司而言,短期和长期内最重要的是产品与客户关键技术路线图的契合,以及如何实现产品交付和市场扩张,公司对今年的执行情况满意,更关注为未来超越奠定基础 [133][134] 问题19: 6月指引中点反映的运营利润率可持续性 - 公司正在增加研发投入,因为看到蚀刻和沉积强度增长带来的超越机会,希望扩大可寻址市场并获得份额,目前运营利润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136][137] 问题20: CSBG各子细分市场的排名、Reliant规模及中国限制对服务和备件的影响 - 受限客户导致服务和备件业务受影响,Spares是CSBG最大的单个组成部分,升级业务今年增长显著,Reliant业务下降,整体利用率同比提高对备件和服务有利 [142][143] 问题21: 公司在服务业务方面的新关注点 - 公司开始更多关注智能服务、设备智能、协作机器人等能力,以满足客户全球制造扩张的需求,有望使服务业务在CSBG中占比更大 [146] 问题22: NAND业务升级增长与新设备投入的时间关系 - 难以确定NAND业务升级增长到新设备投入的具体时间,升级机会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持续,且不仅有升级,还有服务市场扩张和份额增长机会 [153][154][155] 问题23: 客户产能利用率与升级意愿的关系 - 一般情况下,客户设备闲置时是进行升级的理想时间,利用率下降和升级通常呈反周期关系,下一轮升级通常会在不同技术节点进行,公司将从中获得部分收入 [157] 问题24: CSBG备件业务情况及设备利用率 - 备件业务表现良好,腔室数量去年增长,利用率趋势有利,推动备件业务发展 [161] 问题25: 未来一两年NAND升级机会中升级销售和OE销售的构成 - 随着时间推移,升级销售和OE销售将更加平衡,目前已有两者混合的情况,未来客户可能会开发新站点,新设备销售也会增加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