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eposition equipment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半导体设备_月度 SPE 进口分析_坚实的光刻设备进口推动 10 月同比增长 20%-China Semi Equipment_ Monthly SPE import analysis_ solid litho imports drove 20% YoY growth in October
2025-11-25 09:19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国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2] * 核心公司包括中芯国际 华力微电子 ICRD 长鑫存储[2] * 报告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公司持乐观态度 重点提及北方华创 中微公司 ACMR上海[5]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中国SPE进口总体表现** * 10月中国半导体生产设备进口额达30亿美元 同比增长20% 但环比下降29%[2] * 前10个月累计进口额达284亿美元 同比增长7% 较前9个月6%的增速提升1个百分点[2] * 光刻机是10月进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进口额达10亿美元 同比增长90% 但环比下降25%[2][3] * 非光刻设备10月进口额19亿美元 同比仅增长1% 环比下降31%[3] **主要地区进口表现** * 上海10月SPE进口需求保持强劲 同比增长106% 占全国总进口额的40%[2] * 北京10月进口额达6.31亿美元 同比增长659% 为今年最高水平[2] * 广东10月进口额维持在6.04亿美元的高位 同比增长1%[2] **设备类型与来源地分析** * 刻蚀设备10月进口额6.79亿美元 同比增长6% 环比下降29% 马来西亚连续第三个月成为最大刻蚀设备出口地 份额39% 日本占28%[3] * 沉积设备10月进口额6.05亿美元 同比增长2% 环比下降42% 同比增长主要由CVD需求推动 CVD增长19% 部分被PVD及其他沉积工具需求下降33%所抵消 新加坡在沉积设备出口中占主导地位 份额57%[3] * 荷兰和日本是中国前两大SPE出口国 市场份额分别为33%和21% 美国对华出口占比4%[3] **光刻机进口详情** * 10月上海从荷兰进口7台光刻机 总价5.98亿美元 单价8500万美元 北京进口3台 总价2.49亿美元 单价8300万美元[4] * 浙江进口1台 价格1.09亿美元 暗示该省可能有新的"先进"项目扩张[4] * 广东在经过前9个月的积极进口后 10月未从荷兰进口光刻机[4] **投资观点与风险** * 看好中国晶圆厂设备公司 未来几个月的催化剂包括国内存储器和逻辑芯片晶圆厂的扩张[5] * 首选标的为北方华创 同时对中微公司和ACMR上海给予买入评级[5] * 行业下行风险包括宏观经济和终端需求不及预期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 行业下行周期长于预期 中国晶圆厂暂停项目及资本开支削减超预期 研发进展慢于预期[50] * 行业上行风险包括终端需求复苏快于预期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和 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短于预期 中国晶圆厂资本开支计划比预期更激进 中国WFE供应商取得技术突破并获得更大市场份额[51] **其他重要内容** **具体公司风险提示** * 北方华创主要下行风险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 中国WFE需求弱于预期 刻蚀 沉积和清洗业务竞争加剧导致市场份额流失[52] * 中微公司主要下行风险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 中国WFE需求弱于预期 刻蚀领域竞争加剧导致市场份额流失 新产品开发时间长于预期 关键管理和研发负责人离职[53] * ACMR上海主要下行风险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限制延长 中国WFE需求弱于预期 清洗设备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市场份额流失 新产品开发时间长于预期 上行风险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和及限制取消 国内晶圆厂资本开支计划比预期更激进 国内清洗设备市场份额增长超预期 清洗业务关键应用取得技术突破且新工具客户认证时间短于预期[54]
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追踪 - 2025 年 9 月同比增长 42%-China Semicap Imports Tracker - Sept 2025 up 42% yoy
2025-10-27 08:31
行业与公司 * 报告聚焦于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 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半导体设备进口情况[1] * 中国在2024年占全球晶圆制造设备市场的36% 是全球半导体设备商最重要的区域之一[1] * 分析基于中国海关的月度进口数据 用于追踪全球半导体设备公司在中国的销售趋势[1][77] 核心观点与论据 总体进口表现强劲 * 2025年9月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总额达71亿美元 同比增长42% 环比增长68% 高于前3个月平均值47亿美元和前12个月平均值45亿美元[1] * 基于3个月移动平均值 进口额同比增长24% 环比增长17% 远高于该月历史平均环比增幅+4%[1] * 2025年至今进口额实现正增长9% 符合多数设备供应商对中国销售正常化的预期[1] 前道设备进口结构分化 * 2025年9月前道设备进口额50亿美元 同比增长28% 环比增长65%[2] * 增长主要由过程控制(7.5亿美元 +123%同比/+95%环比) 刻蚀(9.63亿美元 +79%同比/+72%环比) 沉积(10.43亿美元 +67%同比/+81%环比)和其他前道设备(5.43亿美元 +60%同比/+16%环比)驱动[2] * 离子注入机(0.95亿美元 -47%同比/-19%环比) 光刻机(13.8亿美元 -17%同比/+84%环比)和热处理设备(1.81亿美元 -0.2%同比/+18%环比)出现同比下降[2] * 2025年至今 前道设备进口额290亿美元 同比增长7% 刻蚀(59亿美元 +51%同比)过程控制(36亿美元 +18%同比)沉积(66亿美元 +14%同比)和其他前道(39亿美元 +14%同比)表现强劲 而光刻(66亿美元 -17%同比)热处理(13亿美元 -20%同比)和离子注入机(11亿美元 -24%同比)表现疲软[3] * 荷兰光刻机在中国WFE进口中的强度从2024年的24%降至2025年至今的20%[3] 后道及其他设备类别表现各异 * 组装与封装:9月进口额4.85亿美元 同比增长19% 环比增长76% 其中引线键合机同比增长19% 贴片和绑定设备同比增长46% 2025年至今增长3%至34亿美元[8] * 晶圆制造:9月进口额1.03亿美元 同比下降29% 环比下降27% 2025年至今增长2%至12亿美元[8] * 平板显示器制造:9月进口额9.65亿美元 同比大幅增长473% 环比增长493% 2025年至今增长45%至25亿美元[8] * 备件:9月进口额5.48亿美元 同比增长40% 环比下降10% 2025年至今增长22%至44亿美元[8] * 测试设备:9月进口额0.57亿美元 同比增长32% 环比增长137% 但2025年至今下降13%至3.71亿美元[8] 进口来源地集中度高 * 2025年至今 日本和荷兰合计占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的41%(日本26% 荷兰15%)其他主要来源地包括新加坡(16%)美国(9%)韩国(9%)马来西亚(8%)和台湾(6%)[74][75] 进口数据与头部设备商中国销售高度相关 * 五大半导体设备公司(应用材料 泛林集团 东京电子 ASML KLA)披露的中国销售额约占同期中国前道设备海关进口总额的75% 季度占比在70%至85%之间波动[77] * 因此 追踪中国进口数据可作为半导体设备供应商中国销售趋势的有效指标[77] * 荷兰光刻机进口数据与ASML披露的中国设备销售额自2015年1月以来的相关性高达95%[111] 其他重要内容 关键设备类别详细分析 * 光刻:9月进口额同比下降17% 环比增长84% 但平均售价同比增长13%至1810万美元 高于前12个月平均售价1140万美元 2024年进口额107亿美元 同比增长22% 主要由平均售价上涨38%驱动[80][81][97][103] * 沉积:9月进口额同比增长67% 环比增长81% 平均售价同比增长52%至420万美元 高于前12个月平均售价310万美元 2024年进口额77亿美元 同比增长13%[143][144][150] * 刻蚀:9月进口额同比增长79% 环比增长72% 平均售价同比增长62%至470万美元 高于前12个月平均售价360万美元 2025年至今进口额同比增长51% 表现最为强劲[175][176][194] * 过程控制:9月进口额同比大幅增长123% 环比增长95% 但单位数量同比下降17%[249] 市场份额与行业结构 * 沉积设备占WFE的比例多年来稳定在19%-26%之间 应用材料保持领先的市场份额(37%-48%)[170][172] * 刻蚀设备占WFE的比例从2022年的23%显著下降至2023年的16% 泛林集团保持领先的市场份额(43%-51%)[198][200]
全球半导体: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追踪 -2025 年 8 月同比增长 15%-Global Semiconductors_ China Semicap Imports Tracker - Aug 2025 up 15% yoy
2025-09-25 13:58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 重点关注中国市场的进口情况[1] * 报告涉及多家全球顶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 包括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泛林集团(Lam Research) 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 阿斯麦(ASML) 科磊(KLA Corporation)等[77][81]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8月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达42亿美元 同比增长15% 但环比下降18% 低于前3个月平均值44亿美元和前12个月平均值44亿美元[1] * 2025年至今(截至8月)进口额同比增长4% 多数设备供应商预期今年中国销售将正常化[1] * 中国在全球晶圆制造设备(WFE)市场中占比36.2%(2024年) 是最重要区域之一[1][70] * 五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披露的中国销售额约占中国前端设备进口总额的75%(按年计算) 季度波动范围在70%-85% 该进口数据可作为供应商中国销售趋势的有效指标[77] **前端设备细分表现(2025年8月)** * 前端设备进口额30亿美元 同比增长12% 环比下降20%[2] * 光刻设备进口表现强劲: 7.5亿美元 同比增长55% 环比下降8%[2] * 其他前端设备: 4.69亿美元 同比增长27% 环比增长11%[2] * 工艺控制设备: 3.85亿美元 同比增长15% 环比下降4%[2] * 蚀刻设备: 5.58亿美元 同比增长2% 环比下降35%[2] * 热处理设备: 1.53亿美元 同比增长1% 环比下降10%[2] * 离子注入机: 1.18亿美元 同比下降34% 环比下降40%[2] * 沉积设备: 5.76亿美元 同比下降6% 环比下降36%[2] **2025年至今(截至8月)前端设备表现** * 前端设备进口总额240亿美元 同比增长3%[3] * 蚀刻设备: 50亿美元 同比增长47%[3] * 沉积设备: 56亿美元 同比增长8%[3] * 其他前端设备: 33亿美元 同比增长9%[3] * 工艺控制设备: 28亿美元 同比增长5%[3] * 光刻设备: 52亿美元 同比下降17%[3] * 热处理设备: 11亿美元 同比下降22%[3] * 离子注入机: 10亿美元 同比下降21%[3] * 荷兰光刻机在中国WFE进口中的强度从2024年的24%降至2025年至今的19%[3] **后端设备表现(2025年8月)** * 组装与封装设备: 2.75亿美元 同比下降24% 环比下降24% 其中引线键合机同比下降36% 环比下降30% 贴装绑定设备同比增长44% 环比增长5% 2025年至今增长1% 达29亿美元[8] * 晶圆制造设备: 1.41亿美元 同比增长10% 环比下降28% 2025年至今增长6% 达11亿美元[8] * 平板显示设备: 1.63亿美元 同比增长34% 环比下降13% 2025年至今下降2% 达15亿美元[8] * 备件: 6.1亿美元 同比增长75% 环比下降2% 2025年至今增长20% 达39亿美元[8] * 测试设备: 2400万美元 同比下降41% 环比下降48% 2025年至今下降18% 达3.14亿美元[8] **设备供应商对中国市场的评论** * 应用材料: 预计第四季度营收和盈利将环比下降 主要因中国业务不确定性 中国占营收比例预计降至约29%[81] * ASML: 预计中国业务营收今年将占总营收25%以上 正在缓和至更接近积压订单比例的水平[81] * KLA: 中国表现基本符合预期 预计年底占比约30%[81] * 泛林集团: 预计WFE支出达1050亿美元范围 高于此前约1000亿美元的预期 主要因中国国内相关支出增加 中国区域占比35%[81] **光刻设备详细分析** * 2025年8月光刻设备进口量同比下降2% 环比增长3% 平均售价(ASP)同比增长57% 环比下降11%[83] * 荷兰光刻机占8月光刻进口总值的86% 其ASP为5880万美元 是所有光刻机平均ASP的3.8倍[85][87][88] * 荷兰光刻机进口数据与ASML披露的中国设备销售额相关性达95%[116] * 2024年光刻设备进口总值107亿美元 同比增长22% 主要由ASP增长38%驱动[84][109] 其他重要内容 **进口来源国分布** * 2025年至今日本占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的27% 荷兰占14% 两国合计占41%[68][74] * 其他主要来源国: 新加坡(17%) 韩国(9%) 美国(10%) 台湾(6%) 马来西亚(7%) 德国(3%)[74] **历史份额变化** * 后端设备占比近年来持续下降[65] *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 光刻设备占比相对于其他类别不成比例地增加[66] * 蚀刻和等离子干法蚀刻机占比获得良好提升[72] **长期增长趋势** * 中国光刻设备进口值在2020-2023年间复合年增长率36%[84] * 沉积设备在2020-2023年间复合年增长率29%[148] * 蚀刻设备在2020-2023年间复合年增长率19%[177] * 离子注入机在2020-2023年间复合年增长率29%[232]
Why ASML, Applied Materials, and Lam Research Are Soaring on Nvidia's Deal With Intel
The Motley Fool· 2025-09-24 16:39
These dividend-paying companies have compelling valuations for long-term investors.Intel's (INTC 1.98%) stock price jumped over 22% on Thursday after Nvidia (NVDA -2.79%) announced a $5 billion investment in the chip manufacturer and a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mpanies. Nvidia stock rose 3.5% on the day because the collaboration could accelerate its data center and personal computing growth. Nvidia got a great deal for Intel -- only paying $23.28 per share, which is lower than the stock' ...